。
也许直到死亡那一刻,游敏敏仍在追寻着被看见、被爱、被诊视的感觉。
曾咏珊为死者感到不公:“太过分了。”
游父游母为女儿离世消瘦是真的,但更疼爱儿子也是真的。
如果必须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站在游一康身边。
“如果他们知道杀害游敏敏的是游一康,是不是会偏袒自己的儿子,帮他掩护?”
曾咏珊很想知道,在决定放弃了断自己的那一刻,游敏敏想通了吗?
“别用假设问题为难自己。”祝晴轻声道。
曾咏珊无奈地点点头。
就像她自己说过的,很多问题没有答案。
……
案件收尾阶段,祝晴向莫sir提交了通讯记录。
当时梁奇凯和小孙正好在中环,莫振邦给他们打了一通电话,让他们顺路去心理诊所,例行拿了许医生的补充笔录。
祝晴单手托腮翻阅这份笔录,另一只手无意识地转着红笔。
许医生非常配合,口供中显示,因为游敏敏最后一次接受诊疗时的状态极差,他怀疑这位患者有自杀倾向,才破例用私人号码联系她,希望她回来继续接受治疗。
警方没有放过心理医生私下联系游敏敏这条线索。
办案过程中,他们不会无故调查无关人员的通讯记录,除非有明确证据指向涉案。重案B组警员查证游一康是否与许医生有交集,有理由相信,他们素不相识,也就是说,许医生不可能是他的共犯。
曾咏珊凑过来:“医生确实不应该用私人号码联系患者,但是不管什么时候,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许医生年轻,不是这么墨守成规的人,所以可以理解。”
“是我想多了吗?”祝晴合上笔录,目光在诊疗记录和日记本之间来回游移。
游一康的杀人动机,是老人留下的遗产。
但死者的自杀倾向,是突然出现的。
这日记本,从很早之前开始断断续续地记录,那时候哥嫂还没有搬出去住。
最早时期的游敏敏,虽然郁郁寡欢,但字里行间仍有微弱的力量。
“盒饭里多了一个蛋,阿柔说是老板特意加的。”
“今天路过花店,玫瑰很香。”
这些微小的确幸曾支撑着她。
然而自从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后,她的情绪开始波动,虽然游敏敏从来没有在日记里提及治疗,但对照日期,这些波动恰好与诊疗时间吻合。
这位心理医生真的没问题吗?
许医生收费不菲,游敏敏连给盒饭加蛋都要犹豫,怎么会舍得支付高昂的诊疗费?
的确,她省吃俭用的积蓄,一大部分给了吹水辉,是因为爱他。
可游敏敏真的懂得爱自己吗?这一点很矛盾。
诊疗记录上,一切正常,看不出任何诱导的痕迹。
没有证据,警方无权深入调查一位知名心理医生。
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
但那些疑点却仍旧在祝晴心头盘旋,挥之不去。
为什么日记中的情绪变化如此没来由,却和诊疗记录里的治疗时间相对重合?
为什么一个节俭到极点的女孩,舍得花重金看心理医生?
祝晴缓缓将死者的日记本放入证物箱,贴上封条。
案件必须收尾了,明面上的调查即将结束。
但她会继续追查,用更隐蔽的方式。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