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搬宅子办手续却不是那么快的,还得过官府的手续,所以之后的几日陈元娘跟着家人住在旅店里,至于退婚的赔礼依旧暂时放在镖局保管。

到了这个时候,元娘愈发察觉到阿奶的厉害。

旅店里人来人往,鱼龙混杂,她们一家人若真的把那些布匹财物全都一块搬来,免不得惹眼,丢了什么怕是没地哭去。

终于,深谙办事之道的王婆婆使了些钱,没几日就将一应事做的清清楚楚,拿到了契书。

她找瓦子里的算命先生看了个吉日吉时辰,带着全家人搬进新宅子。

她们住在旅店随身带的东西不多,大头主要还是在镖局,王婆婆已与郑镖头商议好,午时租赁车马将一应物件送来。

陈元娘一家人则是在辰时末到宅子的,从后面的小门进去。

离午时还有一个时辰,足够她们先将宅子稍做打扫,尤其是库房那,库房正好在堂屋旁边,也没有窗户,只需要将门一锁,外人等闲进不去。

其实宅子的布局是很合理的,坐北朝南。

铺面在正南方向,这里也是大门所在,从铺子往里走则是庭院,但也封了门,从庭院的位置就能落锁,把铺子和后面的宅子分成各不相干的两处。

庭院边上种了棵桑树,旁边有一跟从墙外头伸进来的长竹竿,竹竿底下是个大缸,里头蓄了些水。

而庭院的西边和东边各有一间明亮的大屋子以及角房。

西边的角房稍小些,可视野明亮,收拾出来在窗户底下摆张桌子正适宜住人,东边的角房则要昏暗些,也更潮湿,被原主人砌了灶,墙面和梁柱都被熏黑了,墙角也有木屑渣子,显然她们接手以后也只能用来当灶房。

因为烟火气太重了。

庭院的北面则是两层高的楼。

底下一层正中是堂屋,可以用来待客,平日家人休憩玩乐,乃至用饭都是在堂屋中的。

堂屋西边是库房,东边则开了道小门,可供进出。元娘她们看宅子时就是从这道小门进出的,平日清晨恭桶也得放在这小门前边,让收粪人倒。

而堂屋上面是间阁楼,朝着庭院和外面都有窗户,采光极好,不论从哪扇窗户往外望去,都是好风景,特别是朝庭院的那扇窗户,能将外头铺面,乃至几条街的景象都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阁楼旁还有个小屋子,不知是放杂物,还是给仆从住的。

屋子就这么几间,谁住哪王婆婆心里早就有数了,但她还是得当面说清楚,免得谁心里不快,往后生出芥蒂,那便不好了。

王婆婆出身大族,几经起落,最是知道人心。

共苦时彼此依靠,富贵后若是一个不慎,亲人离心也不少见。

王婆婆站在院子里,忽而站住,主动道:“搬了新宅子,也该分一分谁住哪了。”

闻言,不论是撒欢四处瞧的元娘,还是已经开始洗木桶准备打扫屋子的岑娘子,或是正盯着宅子形制观察的陈括苍,全都聚拢来。

王婆婆锐利的目光扫了三人一眼,开口道:“元娘是未出阁的小娘子,按汴京的规矩,但凡体面点的人家都让家中女儿住在独一座的绣楼,等闲不出内院。我们家自是比不得,但那阁楼却正正好可以给元娘住。”

元娘一个劲地点头,她正是活泼好动闲不住的年纪,住在阁楼上可以远眺附近的街景,她喜欢得紧。

其他人也无异议。

接着,王婆婆老迈混浊的眼睛看向陈括苍,“西边的角房虽小些,但却十分亮堂,在窗下摆个桌子,直到天暗前都是明亮的,正适宜读书写字。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