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确实是,”法国人笑了一下,补充道:“需要配套进口咱们的感应炉,不贵,只需要额外再追加3000万即可。”

……

会议双方你来我往,针对细节切磋商讨。

林巧枝身处现场。

看着现场教学,可算是看明白了。

她这两天晚上,都和大家一起挑灯夜战,研究这次的引进方案,知道中方自己人的实际底子。

再看眼下这个“演”出的样子。

摆出的架势,中法双方看起来,真的像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切磋,她心中暗自称奇。

但也是认真的听对方发言。

一半是翻译,一半是直接听。

大多的引进项目,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林巧枝每经历一个项目,基本能熟悉一个项目的工业英语。

而工业来来回回,其实就那么多单词。

慢慢水平也就起来了。

听翻译的,和听对方技术人员的直接输出,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技术人员之间那种表述的习惯和共鸣,确实会被翻译转述削弱。

林巧枝主要还是听技术,理逻辑。

因为机械工业这个东西,一定是按照逻辑走的,和化学的千变万化不一样,和人这种善变的生物更不一样。

其实站在德、日、法三国的角度。

他们的做法也只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升级版本,高科技版。

老王想把自家的西瓜卖出去,有客人来问“你家西瓜甜不甜”的时候,难道他会说“我家西瓜不保证甜,这一卡车还被撞过一下,但是肯定是最沙的”?

他只会说:“我家西瓜包甜!而且绝对是这周围几家店里最沙的。”

如果你傻乎乎的买回去了,那就是成功卖出一个。

但如果你说:“老板,你家这瓜这块摸起来怎么瓤了,是不是摔过的?”

他或许会一脸固执的否认,但大多数老板,就会惊讶的一摸:“哎呀呀~不好意思,这个估计是刚刚不知道哪里磕了一下,我给你再挑一个/送你半个……”

说起来,卖设备和卖西瓜,也没有什么太大不同。

只不过,大家买西瓜有经验了。

但买这样先进的炼钢、轧管、无缝钢管技术成套设备,还是头一遭。

而对法国科莱西姆公司来说,想要做局其实很难,也没有必要,损害名声和利益,中国又不是从前那个战火中什么也无法保障的弱小混乱国度了。

他们的政府态度坚定,非常有智慧。

而且,面对中国国营单位,想要编造点什么实在是太辛苦了,因为做得越多,痕迹越多,反而越有可能被这群人察觉到蛛丝马迹而拆穿。

甚至因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