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枝回忆那个主火炬头,再回忆自己使用天车、维修塔机的起吊经验:“吊装时间要多久?高空作业,怕是不能短时间结束吧?”

这个火炬头,可不是什么好看的火炬头,是有具体功能的,要烧掉乙烯装置所产生的废气,尤其是严重污染环境的那些。

里面有管道,电线,仪表,都要处理好才能做最后的固定。

贺红星沉吟:“短时间应该结束不了。”

林巧枝眉头皱起,又问:“那直升机可以停留这么长时间吗?”

这个问题就有点尖锐了,也是问到盲区了。

众所周知,新中国在成立前,这个国家的空军就在战斗中被打光了,一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失去对领空的管控权。

从头造枪、造炮都还算有底子,有缴获的武器可以研究,从头造飞机,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应该是没问题的吧……我们的申请上去的方案,得到了批准,海军航空兵给我们派遣的直升机,是刚从法国进口的‘超黄蜂’,它们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贺红星迟疑着,不敢肯定,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赵振云补充:“这款直升机,确实是最新进口,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是千挑万选才买来的。

“才进口的?飞行员技术可以保证这么长时间的飞行吗?”林巧枝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这倒是不用担心。”赵振云对此表态,“国土领空权绝不可能相让,我们对这方面的培训投入很大,目前是处于人等机的状态,能飞上进口飞机的飞行员,一定是最优秀的一批。”

一群优中选优、层层淘汰的人,才能接受培训,紧着那几台落后老旧的教练机练习,每一次起飞,烧燃油堪比烧金子,这里面最优秀的,才有资格去开更新、更先进的飞机。

林巧枝再皱眉,强势道:“我还是持保留意见,不赞同这个吊装方案。”

闻言,燕化的领导们就更糟心了,不仅是没胃口了,接下来几天,一直到火炬头安装好,可能都要食不下咽了。

林巧枝当初不敢忽视翁工的直觉。

燕山石化难道就敢忽视林巧枝的直觉吗?

还是如此强硬的表态不支持!

林巧枝当初可是在测试组都没测试出问题的情况下,亲自钻机底去验证。

果然发现了发动机过热,最后分析是传动负荷大,齿轮参数不达标。

行业中类似的先例太多了。

甚至有些人不具备技术底蕴,只在一线工作十几年,也会培养出这种“直觉”,一看、一摸、一听就知道不对劲。

准确的甚至有些可怕。

但林巧枝也不是那种只提问题,提完就扔给别人头疼,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人:“这样,我打电话给第一重型机械厂的起重机手,和他商量一下有没有别的方案。”

“塔机我们也考虑过了。”燕化这边还以为她是想借塔机,“一是那边项目也在关键时刻,二是塔机拆卸、运输到北京、再组装起来,调试好,到能进行作业这个时间,也不比龙门架的方案少几天。”

“不是说借塔机,陆八一在起重机行业的名声应该不小,他的能力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我和他试着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别的方案,比如用履带式起重机达到最大高度,剩下的一部分想办法用别的方法做补偿。”林巧枝给出她的思路。

她又道:“你们考虑一下。”

“行!”林山雁一咬牙,她始终主持着厂内的工作,知道林巧枝的性格,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人,“那我们先去和海军那边商量一下。”

相比之下,无论是国外进口的直升机,还是批准过的方案,林山雁还是更信任林巧枝的判断。

饭还是要吃的,总不能都浪费了。

只是吃饭的过程中,林巧枝也是有点食不知味,脑子里一直思考。

有整块的时间思考准备,到底还是完备一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