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难度非常高,反应过程复杂,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很难想象这众多危险会汇聚到一个生产项目里。
连林巧枝这种顶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面对这项石化工业中最难的乙烯工业技术,也是有点吃力。
好在还有晚上梦里可以补补课。
高辰:“……”
高辰在面对林山雁和同事的询问的时候,只能干巴巴的憋出一句:“坦克式推土机。”
怀疑他们长得不是一个人脑。
等高辰再特意集齐各个岗位工人,让林巧枝亲自看一次现场实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了,全然放弃了抵抗,不管理智如何叫嚣。
林巧枝这一看,真看出问题了。
正常来说,看这种实际操作想要一次看出问题,必须要对整套系统理解得特别深。就好像中医,要对复杂的人体了解得特别透彻,才可以一把脉,就精准说出问题所在。
林巧枝显然是不可能短短几天,达到这种理解和境界的。
但在她的梦境里,高考恢复前后时间点的故事非常多,也就是说她在梦境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作为世界背景板的假人按照车间操作制度规范,日复一日地默默操作。
操作手册这东西,很少会变动。它本身就是规范,什么时候见规范天天瞎改了?尤其是花了两年时间来吃透,来打磨,最后编写出的属于中方的操作手册。
那什么时候会变呢?
当然是出了意外、出了大故障、出了操作事故。
不管是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后续操作规范肯定会修订,以避免问题再现,即便不是操作问题,那也会做一些预防性的修改。
这些,全都会体现在车间的运转中。
而理解车间工人的操作,其实难度上也是比直接去理解这一整套30万吨设备低的多的多。
理论上,林巧枝只需要找出差别,变动之处,就能倒推出修改的原因。就像是人忽然戴上了围巾,那多半是天气变冷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心上人送围巾这种小概率事件。
就是很正常的推理逻辑。 w?a?n?g?阯?发?布?y?e??????u?w???n?????????5????????
林巧枝看着车间工人操作变动的地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同时道:“高温裂解气有800℃,从破裂管线泄漏,遇到空气自燃,同时急冷蒸汽喷出形成雾团,所以当时看到了火苗,也有白茫茫的雾气迅速笼罩裂解炉。”
高辰点头,然后试探着问:“这里有问题吗?”
要是最开始,他肯定心里第一反应是质疑林巧枝了,但是试过几次之后,他的想法已经默默被改造成了林巧枝的模样,首先怀疑是不是自己脑子的问题。
“这个没有问题,属于基础的判断了。”
林巧枝摇摇头,而是提出:“我是觉得你们最近判断的方向有误,不会是急冷系统操作不当导致热应力失衡。”
第118章 出错了就要端正态度
判断有误?
高辰精神一振, 有误,肯定是看出了点名堂。至于技术团队出了错,那就更正常了, 前面那么多技术问题被攻克,不都是代表林巧枝指出了前面考虑方向的错误吗?
现在多他们一个不多, 少他们一个不少, 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最关键的是,不能把锅扣到他们头上!!
维修这个东西是这样的。
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对另外三方来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