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厂周围的招待所,倒是逐渐冷清下来。
那些各地陆续前来的人,也都在临近春节后逐渐离开。
回北边的回北边。
考察结束的,也带着亲眼看到,亲自了解到的确切消息离开。
再就是遇到与112厂类似问题的这批人。
林巧枝最近工作其实很轻松了,巡视车间做熟了,搓铁是本职手艺活,日常工作都是有关拖拉机的、做起来游刃有余……唯一的挑战,可能就是在梦里学习这些前沿技术。
在给各方的答复里,她制定了一套难度评级。以步进梁式加热炉为标准,比加热炉更有把握的,是五星,类似步进梁情况的,就是四星,再往后,三星就是“也能试试看,但不保证能不能成功。”
像是1星2星的评分,如果时间紧急,林巧枝还是建议别等她了,推荐找原厂家,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这种一般是和她的知识面重叠太少了。
至于怎么评的星级?当然是那几天晚上,入梦去了解的。
以为她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很了不起的众人:!!!
连一向大胆,当初敢帮她放诱饵钓鱼,钓陆良这条大鱼上钩的温厂长,这次都不敢轻易有什么骚操作了。
还私底下找过林巧枝,在避人的角落小声问:“真的都有信心?这么多。”
林巧枝当然是点头。
温东鸣表情碎裂的走掉了。
谢书记等一群人,尤其是队里的技术员,和林巧枝交流之后,也是一脸碎裂的离开了。
当然,离开之前,不忘和林巧枝约定好时间,年后开工。
谢书记眼疾手快,为他们出现危险“点头现象”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抢到了顺位第一。
主要是一步快,步步快,别人都还在琢磨的时候,他已经先一步相信林巧枝的技术了。
但即使是作为第一个相信林巧枝的人,看到她后面一个个确定顺序,感觉都有信心解决的样子,谢书记也不免表情碎裂。
林巧枝不碎裂。
她还挺忙、挺充实的。
她要事先研究这些前沿的机械和技术,不打无准备之仗。
还要工作且带徒弟。
再就是抽空思考一下,这次过年回老家的事情。
“林工,您看看我做的这个模具。”黄彩霞也是用抹布把工件擦得干干净净,表面打磨得锃明瓦亮,光可鉴人的样子。
这都是林巧枝的习惯。
再小的细节都不放松,尽所有努力做到最好。
“我看看。”
林巧枝接过来,先肉眼每个细节都看过一遍,又拿出游标卡尺、角尺、塞尺等测量仪器,一点点仔细测量,同时道:“平时自己检查的时候,注意复查,养成仔细复核的习惯对日后工作都是很有好处的,你看这里,这种内部要用手工扣的小角,不好上量尺,可以借助一根线,我比较习惯用一块软泥……”
模具是生产线的源头,每一步都要慎重仔细,模具上糊弄一点,就会影响数不清产品的质量。
老带新的半工半读模式,因为带教老师的差异,每个学生养成的习惯,其实有些参差。
倒是不如当初统一在学校沉淀下来的。
不过因为有工作经验,学完进入工作岗位会顺利很多。
林巧枝也说不上哪种更好些。
但她既然想打造全女子钳工班组,好的,优秀的,声名赫赫的,她肯定是要把徒弟教好,水平拔高起来的。
黄彩霞点点头,她也是紧张的,屏着口气,等林巧枝检查通过,才悄悄松了下来。
她把记了要点的随身小本收起来,抿了抿唇:“林工,如果我想在明年百工大赛上拿名次,还能做些什么准备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