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家老家,水湾村。

水湾村没有广播站,大队公社那边的广播站,声音也传不了那么远。

但大队公社那边的人听到这个广播后,都感觉胸腔里的激动直往脑子上冲。

林村长也是不顾上别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忙赶回了村子。

回村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安排人驾牛车去县城买报纸,他心里跟有千万只蚂蚁爬似的,真的等不到邮递员给他们大队稍报纸了!

他又马不停蹄地把给过年预备的鞭炮抱了出来,站在村里平时开大会的晒谷场,先是拿着铜锣重重敲了几声,又激动得马上把最大的一串鞭炮给点上了。

这是一卷非常大且响亮的鞭炮,一直到村里各个人家都陆陆续续地赶过来,鞭炮都还在不停的啪啪啪啪地震天响。

这样大的动静,又让更多的村民都汇聚过来。就连裹着棉袄和罩衣围坐在堂屋火塘四周,一边烧柴和秸秆烤火驱寒,一边闲聊的老人,也都忍不住好奇,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第95章 求爷爷告奶奶也要请林巧枝回来过年

“村长遇到什么事这么高兴?”

“今年公粮也交了, 冬天农闲的劳动也做完了,总不能是咱们村里明年不用派人出工去修江堤?”

林村长见村里人都汇聚了过来,忙从一旁拿起大喇叭:“都看看谁没来, 没来的相互叫一叫,各家当家的都要到啊。”

看到围过来的族里年轻小辈, 都跑过来好奇看热闹, 又招呼他们去喊人,一定要把林爷爷喊来。

周围人听到这个动静,忙议论纷纷,去喊林家媳妇:“兰姐,你知道怎么回事不?村长都放鞭炮了, 这得是多大的事啊,肯定是巧枝吧!你们家有没有先听到什么消息?给我们透露透露呗!”

可给孙兰喜的不行,今年她家大安要说亲事,娶媳妇了, 要是多个出息的亲戚说媒硬气啊,她笑盈盈地:“我哪里知道这些, 还是得问我公婆。”

寒冬腊月的, 林爷爷和林奶奶骨头里凉,不想下炕,本是不想去凑这个热闹的,听到村长专门喊,年前一直有点没劲儿且发愁的老两口,猛地掀开被褥从炕上往下穿鞋,急急忙忙地差点打翻了桌上装炒瓜子的小竹筲箕。

边弯腰穿鞋, 边往身上披上件厚棉袄,又赶紧往外跑, 边跑边问:“怎么了?是不是巧枝跟着她爸妈回村了?他们怎么这个点回来了,几个人回来的?怎么不直接回家?这路都是雪和冰,又滑又不好走,你说说,老二从小就没他哥哥弟弟贴心。”

他无意识的数落着林爸,却仍下意识的相信,值得村长这么兴师动众的,只可能是林巧枝回村了。

但等看到他们来了,林村长大笑着举着铁皮喇叭冲他们道:“林巧枝上人民日报了,人民日报!报纸上说了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林巧枝同志学习!!”

可惜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炸完最后一点,林家老两口本就有些耳背,上了年纪,没听清楚,只能更大声问:“巧枝怎么了?她回来啦?”

“我就知道是巧枝回来了,不是她,哪里会这么兴师动众?”

可现场也有不耳背的村人,他们清清楚楚听到了村长的话,刚刚还嘻嘻哈哈看热闹的表情,瞬间就消失了。

尽管动作还是双手揣着,手相互放在袖口取暖的老农式揣手,但表情却是震撼呆滞的,仿佛看到了高五米的稻穗一样不敢置信。

谁也没时间跟林爷爷林奶奶两老计较,什么林巧枝回没回来的事。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什么人民日报,什么向林巧枝同志学习,谁、谁说的?

都纷纷不敢置信地张口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和林巧枝林家栋同龄的这一批,听着这边热闹,跑得是最积极的,年轻好奇心重,尤其是没结婚还属孩子心性的那一拨。

小孩子不爱听大人讲话,但是喜欢凑热闹,也都跑到这边来捡鞭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