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分段,两两咬合的四个工件图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她边检查着手中这块45号钢,比黄铜贵一点硬一点,但在钢铁里,是公认的廉价高碳钢,冷热加工性都不错。
她想着萧隆说的……很细。
要怎么在一定技术水平内,做到更高的精度呢?
林巧枝又看了看眼前这块45号钢,心里已是有了打算。
第62章 跟上她,狠狠杀一杀仪器仪表厂的嚣张气焰!
比赛现场。
带队的高工都在比赛场地外巡游。
一边和相熟的高工聊天, 一边注意着赛场里面的情况。
对成绩没有太大压力,没有太高追求的,聊得就比较轻松。
但凡对成绩有想法的, 都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着,其实注意力都在比赛场地里, 目光盯着自家选手的操作, 生怕出问题。
又时不时去关注一下红旗厂和仪表厂选手的操作,看看他们到底什么水平。
“这次估计又是仪器仪表厂独霸鳌头了。”
“我看红旗厂也不差,你看这精气神。”
“那是最近红旗厂风头盛,技术这东西,又不是精气神能顶上的, 要是行,还要我们带队做什么?直接让党委书记带队好了,思想工作人家做得一套一套的,保管年轻人干劲十足, 激动得地嗷嗷直叫。”
“技术凭的可是真家伙,硬本事。”
“我们厂这次能有人进入前20, 就很了不得了, 真和他们两个大厂比不了。”说话的人带着豁达的笑,但眼睛错也不错地盯着赛场内,不瞎的人都看出他在假意谦虚,这是想爆个冷门呢。
“嗐,我们就是来涨涨见识,别说前20了,能完赛都谢天谢地了。”
“是啊, 完赛就谢天谢地喽,这可是盲配。”
这话又引起一阵共鸣, 仿佛说了就没那么丢脸了,先挽挽尊。
部分管理不好的单位,培养后辈的体系压根没有形成,都是老师傅带徒弟,有的本身技术就不怎么样,还不爱教,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当初自己都是一点点磨上来的技术,凭啥到徒弟这儿就要倾囊相授?
不像是管理比较正规,风气比较好的厂,不仅技术交流的氛围浓郁,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而且还有不少物质奖励,给那些培养出优秀后辈的带教师傅,这让大家都争抢着教导出色后辈。
思想风气和物质奖励的双重建设,潜移默化的进行,起初可能效果不明显,但年复一年培养出优渥的技术土壤,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这才是真正的大厂底蕴。
……
场外的气氛还是大体趋向一致的。
说起技术来,基本上九成人还是下意识默认,仪器仪表厂是江城第一厂。
技术!技术!
工业就是这么现实,凭实力说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你行,你就能造得出来。
你不行,甭管你再积极、再热情,口号喊得再响亮,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不像是有些领域,自己什么水准不重要,资历一老,范儿就起来了,看年轻人就有种俯视的心态,即使年轻人做得不错,那也是狗屎运上位,都不如自己的韬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