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了他们工业展区。

他们好像没有想要的产品,而是从前往后看。

林巧枝注意到:“他们好像是稍微大型一点的展位都看了。”她连忙伸手拍拍身后的胡清,“赶紧把咱们厂生产的最大的拖拉机照片拿来,摆在最前面。”

温厂长也暗自观察,做了一些布置和准备。

这群外国人,一边走,一边看,很快就接近了红旗厂展位这片区域。

他们一行人在隔壁解放牌重载卡车展位前站了很久,上下左右的仔细看,时不时通过翻译问几句话。

最后,才终于开口,表达来意。

胡开记翻译着,对解放厂负责人说:“这位先生是为一条早年从奥地利购买的冷轧生产线而来,其中有一段事故频发,几乎2天就要坏一次,他们想重新定制一个重20吨的大型模具。”

之前会议的时候,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也只能耐着性子陪客户一家家沟通。

一听这个需求。

红旗厂这边就有非常轻的叹息声,温东鸣遗憾:“咱们的天车只有十吨。”

大型模具的加工,必须要有天车。

要用天车把整块钢材料吊起来,并且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样才能进行模具的立体加工。

要做20吨重的模具,就必须要有能吊起20吨重原材料的天车,理论上甚至应该更高。

“大家伙”

林巧枝却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钳工生涯里见到的第一个“大家伙”——那个能载60吨重量的矿用自卸车。

那里好像就有非常大、非常重的模具。

可有那么大的天车吗?

林巧枝想不起来。

她没有在那个梦里使用过天车,她只是在一个个车间锻炼锤功,练习基本功。

可做了这么久的钳工,她对车间大小、构造、布局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一间间车间,不像有那么大天车的样子!

20吨重的模具啊。

故障率高的话,说明复杂度应该也不低。

那该是多少外汇?

她没忍住问王柏强:“会不会并不需要20吨的天车,就能做20吨的模具?”

商务部干事热情地领着金发碧眼的外商继续往前走,陪同翻译的胡开记听到她这句,侧头看过来。

第35章 林巧枝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胡开记对这个来自红旗厂的年轻人记忆很深。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ū???ε?n????????????.???????则?为?山?寨?佔?点

她很聪明。

如此年轻, 就有了让人惊艳的履历。

他将翻译工作简单交接一下,往这边走。

正好听到红旗厂展位里的讨论声。

“没有20吨的天车,连原材料都吊不起来, 移动不了,怎么进行加工?”刘国友道。

还是精细加工。

连在操作台上完成的模具加工, 都需要台虎钳这类夹持工具固定夹持。

要知道复杂模具, 是需要四面八方都有足够灵活的角度、足够宽敞的空间来进行操作的。

“你是有什么想法?”王柏强紧眉思索一番,看向她。

林巧枝其实也没个明确想法,咬了下唇:“咱们业内传统的制作方法,确实是在一整块型材上加工完成。”*

连课本上也是这么教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