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点还需要路工和他商量。
他即使现在和路工级别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无论经验还是技术底蕴,或是功绩,都还差不少,更何况他这一身技艺都是师父当年几乎手把手带出来的。
路工对上王柏强的目光,咳咳两声:“就是关于你前两天跟我提的林巧枝的事。”
王柏强怔了一下:“之前不是说好了吗,就嘉奖大会上,您说她脑子活,刚好适合跟我们组。”
发现路工看他的眼神微微游移。
王柏强忽然看向这屋子里几个高工。
第22章 很高兴认识你,林巧枝同志
见王柏强看过来。
翁工良也开诚布公地把他们找路工的事说了。
按照一般路线。
学校的学生们, 到了三年级,就会陆续有一些实践课,在这个过程中, 会进入厂区各个车间,实际了解整个红旗厂的运作。
也给学生们机会, 去了解那些不参与学校工作的高工。
这是一个相互挑选的过程。
但是呢, 林巧枝比较特殊。
她提前在一年级就毕业了,略去了这个过程,在大家看来这是什么?相当于被王柏强半路截胡了!
翁工良把这些话说清楚,然后继续说:“柏强啊,咱们都是搞技术的, 有时候眼界还是要开阔一些,你说林巧枝,她这个进步速度和天赋,如果专心走高精模具的路子, 是很有可能给国家带来惊喜的。”
“七八年前,上头从城东仪器仪表厂调走的那个七级青工你还记得吧?我们建国时军工几乎是白手起家, 当年都被打空了, 要什么都没有,国家是需要这方面人才的,那些保密项目有多重要也不必我多说,”
“林巧枝今年才十六岁,才只练习了一年,就可以把铁牛55发动机侧盖板模具做到一等品的水平,她为这个也明显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努力。让她跟着你去研究拖拉机, 实在是浪费这份天赋。”
翁工良说完,还是笑着平和说:“当然, 你毕竟先和林巧枝、路工都通过气,还是要看你的意思。”
听了这番话,王柏强直接就有点脑袋发懵了,翁工良这话,嘴上说看他的意思,但话里话外哪里有看他意思的想法?
翁工良比较特殊,他年龄也比较大,其实算是和路工一辈的人,是路工来红旗厂之前就在厂里的钳工,跟上了厂里发展的步伐,如今也是五级工了。
这会儿差点辈儿、差点资历的都不敢讲话。
王柏强脸色黢黑,沉默了片刻,才说:“翁工,你说的这个事确实意义重大,但毕竟还是太遥远了,我们还是得着眼当下,林巧枝没有和我提过想专精技术的想法。”
“不过她这个技术水平,确实进步得比较快,不仅手法好,对机械也有一套她自己的理解。”
王柏强转头问乔元:“老乔,你有听过林巧枝想专精技术这方面的想法吗?”
乔元当然摇头:“没听过。”他也不是白吃一顿饭的人,“之前我邀请过她一次,没答应。”
说完,乔元还对翁工良笑。
翁工良当然明白,他们俩这一唱一和,就是为了让他打消想法的。
“柏强,有时候年轻人经验太少,往往做出的决定不成熟,做老师的就要担负起这个引导的责任。你说如果林巧枝心里不想做高精尖模具,何必如此卖力、下苦工练技术?而且她还真有这个天赋。”
“当然了,我只是表达这个想法,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说完他起身拍拍王柏强的肩膀,然后跟路工简单聊了两句工作,又勉励了几句卡在丘陵山地技术上的王柏强,便离开了。
又有几个高工表明了他们的想法,都说得颇有道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