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路潜侧头看他,眼里有短暂的愧疚,“对不起,青慈。今晚吓到你了……我只是……”他顿了顿,声音低下来,“我赛车技术很好,刚才有控制车速和角度,不会让你出事的。”

李青慈转过脸去,“为什么要跟上来?”

“我怕他再伤害你……他救过你是不假,可你敢说他没存别的心思?青慈,蒋竞川看你的眼神根本不清白。”

他忽然搂住了李青慈,力道几近用尽,“我真的害怕。”

李青慈一怔,感受到他胸膛轻微的颤抖,没有推开,悬在半空的手迟疑片刻,最终轻轻落在他后背。

这个安抚性的动作让路潜浑身微僵。他将脸更深地埋进对方肩颈,唇角抿成直线,垂落的眼眸隐在阴影中,如同夜色里深不见底的渊潭,翻涌着难以辨明的暗流。

十天后,ALINE第三张正规专辑《When We Were》于零点正式上线。

首日二十四小时内,国内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全球同步销量突破百万大关,各大购买平台服务器一度瘫痪,社交平台热搜榜单持续两天被同一个名字屠榜。

——ALINE。

没有官方动员,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计划,粉丝却自发形成空前凝聚力,自发将这张专辑推上了神坛。所有人都明白,ALINE解散已成既定事实,这是他们以完整阵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张唱片。

《When We Were》是纪念,也是告别。

短短几日,几乎所有业内媒体和评论机构都在探讨一个问题:《WWW》最终的销量纪录,是否会成为未来数年内都难以逾越的高峰?

随后不久,热潮尚未散去时,官方发布公告:“WWR:When We Remember”——ALINE亚洲告别巡演正式启动。

官宣海报上,演出城市一字排开,像一道横贯亚洲版图的光轨。

他们将从盛夏启程,在半年内走完十二座城市:首尔、曼谷、吉隆坡、港台、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大阪、东京……最后回到出道地A市,为这段近三年的旅程落下圆满终章。

巡演日程公布当天,网络再次沸腾。粉丝评论淹没,转发如潮,各国站姐连夜抢票、改签机票、调休请假,展开一场跨越语言与国界、不计代价的集体奔赴。

而对于ALINE来说,过去的两年他们虽然走过无数舞台,参加过音乐节、拼盘演唱会、颁奖典礼和年末,但基本都是作为嘉宾出场进行点缀,从未以绝对主角的身份,完整地走完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巡演旅程。

所以当飞机抵达首站首尔,舱门打开,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时,哪怕他们早已是高居TOP之位的顶级男团,心里却仍涌上一丝说不出口的紧张和陌生。

转机、倒时差、舟车劳顿、陌生酒店的厚重窗帘、练习室夜里的空调冷气,还有随时待命的妆发师、行程经纪、安保人员……大家共同奔波在日程表的缝隙之间,即便站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也鲜有心力真正欣赏窗外的风景。

李青慈对此体会尤深。他天生体力阈值偏低,每场演出后都被抽空所有气力,往往会比队友更沉默,更早陷入睡眠。

这是他们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巡演光鲜之下的厚重和代价。

但当灯光亮起,耳边呼喊炸裂的那一刻,哪怕站在高温炙烤的舞台中央,背痛腿麻,眼眶酸胀,每个人依旧会挺直脊背、露出笑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也是七人最后一次,以“ALINE”的名字唱给这个世界听。

东京,巡演第六站。

这次演出气氛空前热烈,粉丝们用海报、荧光棒与巨幅应援横幅在场馆外围筑起人墙,各家媒体连发十余篇通稿,吹捧ALINE在海外市场的超强号召力。

演出收尾后,公司破例安排三天休整期,让成员们得以在东京稍作放松。

这三天,正好撞上李青慈的生日,11月21日。

按照原定计划,团队秘密为他筹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