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团结的。

老板还提到了抗战期间,他家也捐款了,那时候,国内有人专门到唐人街去演讲,讲国内的情况,捐款的人不少。

虽然大家也都只是在这里讨生活,“但是我爸说,那是我们的根,家里还有不少人呢。”

后来就是国内抗战胜利,又打了几场仗,真正站稳脚跟。

“我爸还说,等以后,一定要回去看看。”

老板还说,李稻花获得诺奖的事,唐人街很多人都知道的,也觉得与有荣焉,尤其是李稻花的发言,有骨气。

“没想到,你个女娃,还挺硬气,国内现在都这么硬气吗。”

李稻花当时只是笑笑没说话,不知道现在看到柳美的发言,老板是什么感想。

老板也有自己的小烦恼,他的这个饭店算是祖传,到他手里也

算是运营良好,只是他的孩子不愿意接手饭店。

觉得在唐人街里开饭店没出息,他孩子想出去闯闯,他家里的存款,有一部分就这么被闯没了。

“在这里是比国内挣钱啦,但是花钱的地方也比国内多很多,除了东西贵,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晚上太乱,基本上也没什么人吃饭……”

华侨的生活也很具有代表性,以后她还会去采访一些真实的润人故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正规途径到阿美莉卡工作的。

她把这个故事整理出来,起名,海外华侨的故事,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而杂志的名字,她选择的是《九洲》。

国内开眼看世界的的第一本书《海国图志》,是以《四洲志》为底本。

所以她选择杂志名字为九洲,也算是结合了古今中外。

网?阯?f?a?b?u?Y?e??????ū???e?n?2???????5?.??????

第113章 大对账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

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聘广告,很快就很多人知道了。

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李稻花的杂志是什么类型的。

因为她自己是搞文学的,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李稻花办的杂志应该也是纯文学类的,可以对标《收获》、《十月》之类的期刊。

其他报刊也想知道她到底是要办什么样的期刊啊,谁知道经过打听,纯国际新闻。

这个赛道,国内还比较少,也不能说没有,有,只是有这个赛道的杂志,它也不是纯国际赛道。

也是文学类,只是国际软广,广告不是哪个品牌,是国家。

赛道少的原因,不是大家伙没想到,而是做不来。

做这个杂志,需要国内外的关系都硬,不然的话,谁知道你做这个杂志到底是什么目的。

就连知名鸡汤文学,绝代双骄,读某和意某,也只敢暗戳戳的推广国外,当然,他们暗戳戳的,是为了输出一些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李稻花在杂志社里,给编辑们培训的时候,除了怎么修改翻译过来的新闻,还会推荐编辑们观看绝代双骄目前已经出现的一枝独秀。

“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章,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抄袭,而是……比如说,某篇文章称赞某个国家具有工匠精神,某某某人,做了二十年米饭,被称为米饭仙人,你们怎么看?”

“说明这个人坚持不懈,同时,他们国家的人也很尊敬这个人。”

虽然不理解李稻花为什么要说这么个例子,但是这是领导啊,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怎么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一个年轻的编辑开动大脑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其实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懵懵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