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是考上大学之后下乡的,他下乡的地方是秦省的小山村。
十月份的秦省,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车子跑过,带起一阵黄土,路边还有黄牛骡子拉着的架子车。
因为多山地,自行车甚至还没有牛车骡车方便,尤其是上山的时候。
李稻花他们开着车上山,也是颠来颠去的,车子也开不快。
好不容易才到了柳美当初下乡的地方,有一说一,村子确实破。
柳美下乡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而这十年里,村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也不知道,曾经在他们这里下乡的柳美得了诺奖。
李稻花问到柳美的时候,村民们对他倒是印象深刻。
因为柳美下乡之后,在他们村里风评并不好,他不愿意上工,还总是对村里人冷嘲热讽的。
来下乡的知青,就柳美跟村里人的关系最不好,村里人给他帮忙,也得不到一句谢谢,反而觉得这是村里人应该做的。
知青点的房子也不像柳美在《人生小记》里写的那样破,相反,知青点的房子,在村里,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房子了,村民们的房子更破。
“都是文化人,来我们这里怎么能让他们受委屈呢,说起来,有文化还是好,要不是这些知青,咱们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就更困难了。”
不仅如此,李稻花还在知青点桌子上看到了柳美几个知青的合影。
合影里,柳美《人生小记》中自己被迫害,被村民针对,穷到吃土,面黄肌瘦的样子完全没有。
相反,合照里,柳美看起来条件最好,倚在自行车旁边,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圆框眼镜,胸口还别着两根钢笔。
其他的知青身上还有补丁,只有他的衣服是没有补丁的,能在下乡的时候还有自行车骑,穿的衣服还这么好,可见家庭条件是真不错的。
那他在报纸上说《人生小记》是根据他自己下乡的所见所遇真实记录,完全是撒谎啊。
李稻花和一起过来的人把这些全都拍下来,即使是这样,李稻花也没有发文稿批评,毕竟,想通过这种方式写小说挣钱,还能理解。
就在柳美在国内被大肆宣传的时候,今年的诺奖也是两人共同获得的,另一个人就是布鲁理恩特。
布鲁理恩特获奖之后,伊恩打电话给李稻花,说是诺奖方面要邀请布鲁理恩特去参加颁奖典礼,只是都没找到他的联系方式。
“你朋友这下算是入了他们眼了,他们要把你朋友包装成勇敢发声的英雄,是流浪民族永远的朋友,是人类的良心,和平的使者……”
李稻花不知道就这段时间,贝迪集团是真敢吹啊,也真下力气,这都能给混上诺奖。
“额……对方授权你代替她去领奖。”这是她马甲啊,她不准备公开的。
“诺奖,他都不去?这么淡泊名利?授权要有授权书。”他们可是专业的,不是那种小打小闹。
“有,等会儿给你传真过去。”一式三份,一人一份,外加公证一份,而且还是中英文两种语言。
她的专属翻译员,李自然是知道这个小号的。
看到中文签名,伊恩也知道,这也是李稻花啊,不过英文签名那里是看不出来的。
李稻花之前的笔名,就算是签署英文合同的时候,也是用的中文笔名,顶多笔名后面加个大写的R.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这个英文笔名,李稻花居然全须全尾的把笔名写了下来,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