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已经正式公布,不出意外的,不是李稻花。

她觉得合情合理,其他人觉得太惋惜,赔率榜上,李稻花最后的排名在第九位,这很不容易。

国内的报社还专门发消息,安慰李稻花,说她年轻,还有机会,今年的得主是已经五十五岁的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那个。

五十五岁,跟二十二岁的李稻花,年龄差还是很大的,在文学这方面,可没什么拳怕少壮的说法。

李稻花准备正经写本小说,趁着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麦穗身上,赶紧发表。

不然的话,顶着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称号,她写什么都有人要出来指手画脚。

写的内容她也想好了,《高山下的花环》刚刚发表,这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对越自卫战可以写了。

一般人是写不了这个的,《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本身就是部队里的人,他写这个,也算是宣传任务。

李稻花准备写的不是这个,只是一个在战争中被越驱逐出境的华侨的故事。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国,以前还有些是非自愿的,后来基本上就都是为了挣钱,主动出击的。

两千年之前,出国挣钱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两千年之后,就要选择性的出国,越往后,出国挣钱越不容易。

但是能在两千年之前出国挣钱的,其实也都是能折腾的,留在国内折腾,大概率也不会太差。

还有一部分人,属于跑路,在国内犯事混不下去了,出国避难顺带挣钱。

李稻花也知道一些人,想挣钱,但又认不清形式,在最不合适的时间,去最不合适的地方挣钱。

比如说后来最常见的去缅北挣钱,这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啊,那破地方,本地人都活不下去,能让他们外地人把钱挣走了?

李稻花还知道穿越前,自己有个亲戚,倒是没去缅北,而是在自己亲戚的帮助下,偷渡去韩棒挣钱。

当初听到偷渡的时候,她脑子都萎缩了,什么年代了,还偷渡去韩棒打工。

亲戚说一天七千,说的时候,语气里都是骄傲,仿佛明天家里就飞黄腾达了。

问她是人民币还是韩币,说不知道,还说都一样。

可见是真不知道了,一天七千人民币的工作,轮不到他家没学历没技术的,一天七千韩币,都不够吃饭的。

这就是,思想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偷渡过去,人没了都没人管。

好在最后人回来了,虽然一毛钱没带回来,好歹活着。

这些人在外面不管过得好不好,对内统一口径都是挣钱。

越战开始之前和之后,他们都选择把境内的华侨驱逐出境,这是最好的情况,更不好的,反抗稍微激烈一些,拳打脚踢甚至是打死勿论。

这样的情况,不止是在一个国家发生过,不少国家都做过这样的事情,毫无道德可言。

《风雨飘摇中》写的就是因为打仗,被驱逐出境的华侨,但是他在老家杀了人,不敢回家,就选择去最近的金三角打拼。

他被驱逐出境的地方距离金三角并不远,很容易就能过去,甚至因为混乱,这里比他到越更容易。

「那是一片美丽的花海,穿着背心的小孩在花海中穿梭奔跑,热烈的阳光下,杨闯心里只有冰冷。」

在到达金三角的第一天,他就看到了这里分布最广泛的种植业。

他们这里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