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稻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代表着西方发达国家也认可了我们国家的优秀作品。”

一所镇级初中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今天上的是写作课,他们写作的内容是《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读后感。

其实学校最想让写的是《华尔街奇遇记》读后感,但是没办法,镇子上的初中生看过这本书的不多。

学生们买不起,镇子里又没有图书馆,只有县里有图书馆,学生根本没机会看这本书。

学校倒是有个小图书馆,里面图书不多,只是这个图书馆是做样子的,平时都不开门,只有在领导要来检查的时候才会开门。

找几个乖巧的学生进去做做样子,按照交代的话应付了事。

他们倒是想让学生们看课外书,可学校实在是没钱,上面也拨不下款。

图书馆真要天天开门,里面的书支撑不了多久就得被学生们翻烂,没钱补充,到时候更拨不下款,说不定还会直接被要求裁撤图书馆。

相比之下,《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就容易很多,老师们根据报纸或者是李稻花作品集里的内容,直接摘抄到黑板上。

带着学生们看一遍,或者是学习一遍,直接就能写读后感。

这不是某一个班的作文课内容,是这个星期整个学校的作文课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要写一遍。

八十年代,国家并不算富强,拼了命的保护住国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很多是发达国家,发达这两个字,为西方国家镀上一层金,仿佛他们的方方面面都是顶尖的,而我们是不如他们的。

至少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哪怕是一些爱国人士,也认为,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代表着我们也更发达了。

所以在李稻花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她狂,认为她狭隘,这些人不一定都是向往西方,向往阿美莉卡。

有些人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爱国,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被西方发

达国家认可,从而踏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越是否认我们,才代表着我们做的越对。

你的对手是不希望看到你成功的,看到你变得优秀,它比谁都着急,看到你失败,它才会高兴,才会庆祝。

融入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不需要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小心翼翼。

因为,我们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漫天的报纸都在报道诺奖提名的事,还有很多报纸直接派人来找李稻花采访。

刚开始李稻花是拒绝的,可是,被派过来的记者也是要完成任务的。

后来干脆就凑个局,把这些记者凑一起,大家轮流提问问题,够写篇文章出来就行。

听说李稻花要接受采访,记者们都觉得自己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其实我也理解稻花老师,你看咱们这么多人,挨个采访,人家还怎么生活,放我身上,我也要拒绝采访。”

记者崔勇一边写稿子,一边跟同房间的记者说闲话。

他现在写的稿子是采访时要用到的,轮到他发言时要提问的。

不能只准备一个问题,毕竟大家是轮流提问的,说不定前面就有人把自己想问的某个问题就问出来了。

不要重复提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以避免提问机会的浪费,也显得他们更专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