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还不是轻轻松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当初谁能想到李稻花的小说还能火到国外去。
李稻花也没闲着,她在北平旅游,也没跑多远,很多时候回到家里,还要忙自己的工作。
哪怕是没有写小说,之前的小说也有事情需要她忙。
今天回来的比较早,刚进胡同,就看到她家门口停着两辆小轿车,几个中年人就在车附近,打量着胡同。
时不时的还伸手对周围的建筑做品评。
走近,能听到他们用的并不是普通话,其实也不对,还是略带着点普通话的口音。
“哎,来了来了,中间那位年轻人就是稻花老师。”
李稻花这才看到,李清泉居然也在这群人里,这可不容易,李清泉平时都在报社坐镇的。
李清泉快走几步,低声跟李稻花解释两句:“这是港岛那边来的人,能合作尽量还是要合作的。”
哦,李稻花知道,港岛的文化圈这时候也是分两派的,□□和□□。
□□主要思想靠近内陆这边,不过现在在港岛也是艰难维持,□□的打压力度和势力太大,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经常会到内陆来学习交流,除了十年期间,基本上没断过。
“你们好,欢迎来到祖国北平。”
“你好你好!”
进入四合院,他们还在感慨李稻花的这个院子收拾的好,古香古色,又不妨碍正常生活。
“瞎折腾的,还是这个院子保持的好,就是简单修缮一下。”
几个人对视一眼,互相点点头,才开口说:“稻花老师,是这样的,我叫张鑫炎,我们这次来北平,本来是拍摄《少林寺》的。
但是拍摄的这段时间,我也看过不少您的作品,觉得您的作品完全可以在港岛那边上映,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港岛那边的人多了解祖国大陆。”
李稻花也知道,他们拍摄《少林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可据我所知,港岛那边的影视风格跟我们这边好像不太一样,我的作品,也不太适合港岛。”
张鑫炎听到这话不仅没有沮丧,反而高兴地说:“稻花老师研究过港岛的影视作品?”
李稻花点点头,港岛那边这个时期在影视方面正是强势时期,尤其是港岛明星,影响着亚洲影视圈的发展。
之后的日韩明星,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模仿的都是港岛的风格。
“港岛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是快节奏、轻喜剧,国内的作品,都不太适合,包括我的作品,也就勉强跟快节奏能沾上边。”
“您说的完全正确!”张鑫炎觉得自己这趟真是来对了。
他在大陆这段时间也很苦恼,苦恼的原因就是在文化差异这方面。
好在大陆这边很支持他,包括他把之前准备好的《少林寺》剧本改成轻喜剧,大陆这边也是支持他的。
这让他才有了继续接触李稻花的想法。
国内拍摄的《西游记》后来在港岛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并不太好,原因是港岛人觉得《西游记》太严肃。
没错,在我们看来,已经很灵活的《西游记》在港岛看来,是很严肃的。
港岛后来自己又拍了一版《西游记》,加入大量搞笑元素,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
“我们可以根据您的作品进行改编,让它更适合港岛,就像现在的《少林寺》一样。”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