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他都是敬重的,他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
这才多久,欧阳远就变成这样。
“哼,跟她那个农村老婆待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变成了乡野莽夫,一点素质都没有。”
不行,他得找上门去,他们不是搬家了吗,郭为民不说地址,他就不信楼里还都不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哦,欧阳远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啊……知道是知道……”职工楼里的很多邻居是认识欧阳建的,甚至以前跟他关系还不错。
不错的关系没办法支撑他们告诉欧阳建地址。
他们可不敢赌,赌李稻花问欧阳建是谁告诉他地址的时候,欧阳建能守口如瓶,不把他们供出来。
一旦供出来,李稻花只要不高兴,惨的不是欧阳建,是他们。
欧阳建在楼里问了一圈,没一个人愿意告诉他欧阳远的住址。
他记得这楼里的人原来也没这么团结啊。
“《改革三部曲》还有吗?我要两本!”被禁售的地方刚一解禁,当地群众蜂拥而至,仿佛要把落后的时间都补回来。
“这个……我怎么感觉……跟咱们厂里这么像呢?”
“你看看是不是?”
“对!你看这个,政策跟他们说的不一样,他们是骗咱们的!”
“那……那这怎么办?”
“咱们去告他们!一直告,告到有人管!”
几个穿着破旧衣服,脸冻得通红的男人,拿着手里凑钱买回来的改革三部曲。
本来,他们买这本书是为了骂这个作者的,想看看这个作者到底用什么忽悠的他们厂里改革。
改革改到最后,把他们全都改革下岗,甚至连下岗费都没有。
结果看完发现,他们厂里的改革不就是《华尔街奇遇记》里那个主人公侵吞国有资产的方法。
所以,不是改革是错的,是他们厂里的改革是错的。
原本他们以为,国家是支持他们厂里的,现在看来,是厂里欺上瞒下。
他们应该
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走,咱们找人去!”
十月份,天气已经逐渐变冷,但是再冷的天,也没有人心冷。
十一月,东北日报刊登一篇报道,某国营企业,以改革名义,侵吞国有资产,霸占员工退休金过亿。
目前涉事人员已全部逮捕归案,追回国有资金八千六百万。
举报群众根据《华尔街奇遇记》,发现工厂改革的猫腻,才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这桩案件给了全国很大的警示,各地都开始自查自纠,防止出现类似情况。
各种各样关于《改革三部曲》的新闻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收获的编辑张博又重新过来跟李稻花约稿来了,这次不管李稻花写什么,他们都要按照千字十的最高标准来约。
只要求李稻花的下一本小说一定要给他们收获。
李稻花脸色有些古怪,她下一本已经决定要写《重生之一生一世一双人》了,这小说……可不太适合收获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