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林队长,大家准备开箱吧。”
贾文嫣说完便在穿戴好防护的同时,紧了紧自己攥提着工具箱的右手。
到底是几百年的老物件,青铜箱的开箱远比他们所想象的还要更加困难。
一立方米的青铜箱本就是个分量十足的大家伙,再加上多年掩埋后形成的各种锈迹。
此时此刻的的箱体接口,早已被各种锈迹斑痕粘连在了一起。
他们也想过大刀阔斧的破拆,但且不说他们还不清楚里面装着什么。
就单说这埋藏数百年的青铜箱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考古文物。
那一刻簇拥在青铜箱周围的考古工作人们,全部都不约而同在拍照记录过后,开始一边清理,一边分析起青铜器表现所残留的图形。
超大型的千斤顶平台上,考古学者们正不停地对“悬空”的青铜箱进行着多方面的解析。
虽然这些历经数百年岁月的纹路早已没有了曾经清晰可见的图形,但人们还是依旧可以从轮廓中察觉到这些图案大致的含义。
但很显然眼下的信息还不足以让他们分析出所有。
至少在他们得知箱子内的东西究竟是何物以前,他们所能看到的仅仅只有顶部盒侧面的足足五面的长条形纹路。
在他们的视角里,五条长短宽窄各不相同的长条形纹路,全部如书页的书脊一般整齐划一的列阵在青铜箱的右侧。
不出意外那应该是一段雕刻在青铜箱的文献。
但问题是如果这是五面的文献,箱子的打造者又为何会在文献边缘,留下形态各不相同的不规则“条柱”?
他们有设想过说那图案的不同是埋藏多年腐蚀磨损后的结果。
但还不等他们研究出个所以然,现场的氛围便在封口处锈迹清理完成的同时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刹那间,现场所有人都在起重机作用的同时屏住了呼吸。
他们想要见识一下这足以代表永安当顶级收藏的文物,究竟是何方神圣。
然而很快没过多久,下一秒当青铜箱的封盖被起重机整个吊起时。
现场所有人都在“护目镜的保护下,亲眼看见了箱子内那足足有五十厘米厚的绢布残骸。”
“这是……布匹?”
“不,是金线。”
林队长:“金线?”
现场所有人闻言都满是不解地看向了后排独自倚靠在工作桌上的徐咏和。
林队长:“徐女士,您是指这里面的所有都是金线?”
“是的,准确的说法,是说这是一套经由金线绣制的图画和书籍原著。”
“关于这点我曾经听家里的祖辈提起过,说永安当铺当年收到了一本特别有代表性的名家著作。”
“不过当时的造纸技术并不算过硬,再加上原版的书稿,多多少少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下开始有了大面积的残损。”
“因此当年永安的祖辈便想到了一个办法,说将整本书籍,以金线刺绣的方式留存下来。”
“而且不仅仅是书稿,当时的祖辈们还按照书稿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了刺绣的配图。”
林队长:“所以您口中的这本著作是……”
徐咏和:“西游记……就是我们永安系当下正在做的东西。”
林队长:“您是说,面前的这一摞绢布里面,内绣着西游记的原著?”
“是的,不过我知道的也不算很清楚,但在我的印象里,这么厚这么多层的绢布在永安当内,就应该只有《西游记》符合那个标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