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一个人文章诗词写的好那可跟他的理政水平没有关系,虽然进士科和秀才科也会让士子论政,但是那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许多技术官员所需要的技术更是跟考试内容也相差甚大,比如农业相关的官员需要对农事熟悉,工部官员则需要对工程类比较熟悉,但那时的科举却是根本不考的。好在那时还考算学、法学,不然那可是一毛钱关系。】
这话一出,不少读书人便下意识地想要反驳。
长期以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才华不就是看他文章写得好不好吗?还能考什么?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ǔ???é?n?2???Ⅱ????.?????M?则?为?屾?寨?站?点
他们张口想要反驳,但是仔细思索一番后却发现天幕所说的又似乎真有些道理。
即将要科考的士子们更是心头一紧,该不会要改考试内容吧?那他们这一代岂不是以前都白学了?
【当然安乐大帝自然不会直接大改科举考试内容,毕竟考生们都学了几十年了,临考时发现自己以前学的全都白学了定然要崩溃。】
士子们:幸好,幸好,安乐大帝果然还体谅他们的。
【安乐大帝没有去动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而是在原本不受重视的技术类科目上增加了科目,多了自然科学,农学实务等科目。同时在公办官学中也加了这些课程,并且通过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子学习。】
【同时因为这些科目竞争较小,倒还真吸引了不少寒门和平民士子开始学习。】
【而后安乐大帝在科举取士,安排官职之时,逐步提高对技术类士子的倚重。】
【当然那时候安乐大帝的做法自然也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因为长期以来,科举制都以进士科为尊,明经科次之,而那些什么算学、法学科都是考不上前两者的士子才会去考的,而为官之后官员内部鄙视链也几乎是这个顺序。】
【譬如我们熟悉的名臣狄仁杰就是出身明经科,哪怕他最后成了宰相,依旧被不少官员在心中暗暗鄙视。】
天幕下,狄仁杰微微叹了口气,他对文章诗词没那么擅长,更加擅长实务,所以选择了去考取明经科。
而他也的确生出过疑问,官员的好坏难道不应该更加看重实干能力吗?他不擅长做诗一点不影响他可以一年处理完1.7万件案子啊!
“安乐大帝”的确是改到了根上了!
不过她的这项改革动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士子的利益,阻力怕是也不会小。
【安乐大帝并没有公开宣布她将更加倚重技术科士子,只是先偷偷提拔,但渐渐地进士科臣子们便发现了安乐大帝用人的变化,这几年升迁更快的竟然都是什么算科、农科、自然科的士子!】
【被动了利益的朝臣和士子们自然不能忍,纷纷发起了反对,直言安乐大帝这是不尊重传统。】
【安乐大帝倒也没直接发怒,而是直接甩给了他们一张表,那张表赫然是这几年她给朝臣们工作能力的打分,而技术类官员的打分普遍比进士科臣子的打分要高得多!】
【随后安乐大帝才对众人道,“虽然朕也很喜欢锦绣文章,但为官好坏跟你的文章并没有任何关系,看的是你们为百姓做了什么,所负责的工作有没有重大突破。”
“譬如司农寺卿就应该看他有没有发现田地增产措施,有没有改进出更轻便的农具。而不是像你们这般口头上漂亮话说了一大堆,结果一看根本没为百姓做多少事。”
“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打分名单,朕对你们进士科臣子可没什么偏见,那些沉下心做实事的,朕给的分都不低,官职也是越升越高。”
“到了如今,你们还认为朕不重用你们是朕之过吗?空谈国事要不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心被重重一锤,“安乐大帝”虽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