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手工业和商业将会迎来大发展。】

【安乐大帝自然也提前看到了这点,而这时她却发现彼时大唐商税实在是有些轻了。大概是因为那时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朝廷觉得商税少,比之田税难收取得多,需要动用更多的基层官吏,索性他们也懒得折腾,便只象征收取一点。】

【所以我们现在熟知的关税、奢侈品税通通没有,只有象征性的市税,仅仅只有3%。】

【但安乐大帝知道未来不一样了,商品经济规模会急速扩张,必须得提前制定了商税的具体条款,而商税有一天很可能取代农业税成为朝廷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

这一刻朝臣们都想以头抢地了。

啊啊啊!这天幕怎么仿佛能读他们心一般?

他们明明还在犹豫是否去做那低贱的商贾之事,结果天幕就直接告诉他们“李云乐”已经准备好商税在那等着他们了!

还有那李云乐真的不是什么妖怪变的吗?怎么能预料得那般准确?

真是离了大谱了,要是他们想做什么,打算做什么,李云乐都能预料到,那么他们还怎么混?

武皇则是眉头一挑,有些好奇李云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她的父亲本来就是商人出身,所以她从不像这个时代的人那般看不起商贾,但她也更加清楚如今民间商业的现状。

虽说的确有些个有钱的大商人,洛阳、长安的东市、西市也很是繁荣,但相较于可比农业规模还是差远了。

大多数百姓都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中,甚少有去别地购买商品的想法。

如今朝廷也有市税这一项,但收上来的钱跟农税没得比,哪怕李云乐在未来增加了更多名目的商税,但商税真的能超越农税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商业规模真的比农业规模还大了,那岂不是有更多的人去从事了商业,那天下还有足够的人种地吗?

农业是一国的根本,不然各朝也不可能一直重农抑商。

比起秦、汉之时对商人的态度,如今朝廷已经算得上温和了。

可若商人的规模超过农人,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不应该直接打压商人,让他们老老实实去种地,怎么能放任商业发展到那等规模?

想到这武皇不由望向了李云乐,而李云乐也很快感受到了武皇的目光,也瞬间觉察出来武皇是在担忧什么。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商业的偏见那可是太大了,他们无法想象有一天商税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石,农业税变成小头甚至直接被取消掉,更不能接受天下大半人不种地。

李云乐的脑海里不断转动,思考着要怎么通俗易懂的为武皇解释。

好在这时天幕女声却是终究善解人意了一次,变相地说明了起来,因为那时的皇帝李显也生出了跟武皇相同的顾虑。

【安乐大帝很快将新拟定的商税呈给了李显,但这一次一向支持安乐大帝的李显却有些迟疑。】

【安乐大帝对此也不生气,耐心解释了起来。】

【她告诉李显,在高产作物和高效农具得到推广后,想要养活同样数目的人口需要的田亩数和人数已经降低了许多,通俗来讲便是原本一家五口人需要所有人都劳作才能养活全家,而如今却只需要两个人甚至是一个人。】

【推广到全社会来看,自然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继续种地,多出来的劳动力就很大概率会成为无业游民,而人数一多起来,这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