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床头柜上摆着台历,其中一个日期用红笔圈了出来,标注着:路母祭日。

6.8日,正是今天。

踩上拖鞋,盛遇扒开衣柜门,随便抓了一套衣服。路家夫妇的墓地在城南,而他目前住的喜鹊巷位于城北老城区,两地往返需要四个多小时——不堵车的情况下。

如果想在十二点前赶回来,至少七点钟要出发。

三下五除二收拾好自己,盛遇系好鞋带就往楼下跑。

老房子是木制楼梯,踩上去嘎吱作响,动静惊扰了院子里晒太阳的大黑狗。

油光水滑的黑狗一骨碌蹿起来,咧开牙,冲着他就开始汪,活像有仇。

盛遇不理会这条蠢狗,飞似的冲出门去。

早六点,天刚蒙蒙亮,风里带着水汽,各式各样的早点摊支了起来,雪白雾气萦绕着这条小巷。

盛遇穿梭过形形色色的人群,他身条比例好,跑动起来像一尾漂亮的游鱼,T恤下摆微微扬起,勾勒出独属于少年清瘦的腰腹线条。

“王叔,要两根油条!”一口气跑到巷子口,清亮的少年音色让周围的食客纷纷侧目。盛遇挤进人群,跑得微微喘气,头发被风扬起,露出光洁的额头。

卖油条的老王“哎”了一声,说:“马上。”

后面又有食客挤进来,盛遇稍微错开一些,从裤袋里掏出前两天找零的几张纸币。

他个子清瘦高挑,在人群里鹤立鸡群,没站半分钟,就有嬢嬢问:“你是哪家的娃娃?好乖哟。”

‘乖’在当地土话中,是俊的意思,就是长得好看。

盛遇抿着嘴笑了一下,说:“我刚搬来的。”

嬢嬢哦了一声,又问:“结婚没有?”

盛遇:“还没有,等我考个年级第一先。”

“哈哈哈——”

食客们哄笑着,交头接耳地调侃,老王忙碌间抬头看了一眼,也不自禁咧开嘴。

盛遇刚搬来三天,第一天就在他这儿买油条,当时他乍一眼看,觉得这小孩儿跟喜鹊巷一点也不搭。

喜鹊巷方圆几里都是典型的老居民区,楼房都上了年头,一大半是自建房,门前就是臭水沟,外墙爬着野花和苔藓,生活气息杂乱地堆叠——这儿的住户也符合这个调性——鱼龙混杂,捉襟见肘,好的坏的囫囵个儿住在一块儿。

盛遇第一天来的时候,坐的是锃光瓦亮的大车,比街上的小汽车长一大截,他从车上下来,雪白的衣领、毫无褶皱的裤管、一尘不染的球鞋……

一眼瞧着,像是谁家来体验生活的小少爷。

但三天不到,小少爷已经听懂了老人口中佶屈聱牙的本地话,每日清早跑来买油条,又神采飞扬地跑回去,像一棵刚迈入春天、生机勃勃的小树。

闲侃两句,油条炸好了。盛遇拎着油条挤出人群,没走两步,老王在后面扯着嗓子喊:“盛遇——你没拿找零!”

哦——!

这是搬进这里的第四天,跟老王以为的不一样,其实盛遇对这种拮据琐碎的生活完全不适应。

十七岁这年,盛遇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巨变。

他被告知,他爸不是他真的爸,他奶不是他真的奶,他家不是他真的家。

简略来说,他的身世有问题,他其实并非盛家宝贝了十七年的小少爷。

真正的盛家小少爷,姓路,叫路屿舟,目前住老城区的喜鹊巷106号。

盛世集团每年都会向各大高校和重高给出优秀贫困生资助名额,路屿舟就是在这样的资助选拔中脱颖而出,站到了盛开济面前。

资助仪式那天,见惯大风大浪的盛董事长一下子就愣住了。

这小孩……长得跟老夫人太像了。

老夫人指的是盛老太太,盛董事长的亲生母亲,德中混血,长了一双罕见的碧绿眼眸,符合世人对混血的一切美好想象,高鼻深目,窄面薄唇,深邃而不失柔和。

这个叫路屿舟的贫困生,跟老太太至少有八分相似,尤其是眉眼,高度重合,要不是长了一双黑眼珠子,几乎算复制粘贴。

那晚盛董事长失了眠,没想通是哪个混不吝兄弟在外惹的风流债。

第二天一早,他给家里同辈的兄弟姐妹都打去了电话,连远在海外的都没放过,也不说话,就呼吸。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