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烤串学徒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要不是忙不过来,根本用乔梁上手。
就是分店的事要延后了。
第二天上午,姜广军在卤肉店忙完,就跟董铭扬去了城东。
城东人口不少,还有好几家大型国营单位,比如食品厂、开关厂和啤酒厂这些,根本不愁客源。
两人转了半天,最后在啤酒厂附近租下了一间门市,做为永兴卤肉的第一指定销售点。董铭扬直接就辞职忙自己那一摊去了。
没几天,朱老四听说了这事也有些意动,主动找上姜广军。
见面他就感慨道:“老弟,跟小董比,哥是真没胆气。”他也想开家代销点,而且不能再犹豫了,不然就要被别人抢先了。
姜广军当然乐意至极,“朱哥,城西已经有了。”
孟家兄弟因为有魏大娘在,消息更灵通些,已经在城西租好房子。
姜广军明年不打算再卖猪肉了,风险太大,魏家村已经包产到户,兄弟俩没分到几亩地,还都有一大家要养,只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卖卤肉不错。
“我去城北,不跟他们抢。”
姜广军点点头,“也只有城北了。”城南他打算留给他大哥跟程云。
两人自从被于红霞牵线,捅破了窗户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最近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估计离结婚不远了。
主要是小玲小菊不排斥程云,乐意试着接受新妈妈。程云性格温和,脾气好,她自己不能生,但非常喜欢孩子,以后应该会对两个孩子好的。
而且小孩子一向敏感,谁对她们真心好能感觉得出来的。
既然以后要成为一家人了,姜广军不介意帮程云一把。
随后他又见了几个二道贩子,安抚一下,说他们可以接着卖卤肉,只要规划好,大家分散开,不会互相影响。
京市城区这么大,四个销售点根本覆盖不了全部。
听他一说,本来还有些不满的几个人都松了口气,这个买卖他们不想停,毕竟吃到嘴里的肥肉谁也不想再吐出来。
等所有销售点地址选好,并且顺利开业,冰雪消融,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姜广军却仍不得闲,依旧两个店来回跑。
还给烧烤店上了几样新串和小菜,食材仍是他负责采购。
二姨父六十多岁了,身体再好,他也不好意思让老爷子天天蹬着三轮车满市场跟那些小商贩讨价还价,买菜要起早,很辛苦的,自己忙得过来就不想麻烦老爷子。
清明过后,原来的吴家饭馆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改头换面,变成了饺子馆。
没人觉得稀奇,从过完年到现在,这条街上已经新开了五六家饭店。
乔梁连着去吃了三天,每次都给姜广军打包。味道还不错。
今天,姜广军刚吃完饺子,店里呼啦啦的来了一帮人,刚给安排好,邹时绪来了。
他带着四个人过来吃饭,进门就问,“小姜,有包房吧?”
“有的,在二楼。”姜广军热情的把一行人请上楼,开了三号包房。
二号已经有人了,一号是他给顾砚宽留的,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不会对外开放。
其实所有包房的格局跟装饰差不多,只是都比一号略小了点而已。
寒暄着落座后,姜广军看清了邹时绪左侧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面容,他一怔。
对方笑着,微不可察的点了下头。
姜广军张了张嘴,刚想叫人,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