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要有人豁得出去,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拿着DV作品去参赛。
之所以这些都没有在海报里说明,其实也是郑志宏和池影琢磨出来的。
他们希望,参赛者能利用一切资源去完成作品。
比如说普通的参赛短片,普通电影人想当然的都认为要用胶片来拍摄。
那些摄影设备,学校内确实是有。但是主要是平时上课的时候能接触到;或者是一些实践课的时候用,下了课都要锁在学院教学仓库里的。
有些学生平时有一些拍摄活动的话,想要借向学校借设备,就要提交申请,通过层层审批,甚至到最后会被驳回,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干这么麻烦的事儿。
但是现在一旦要参加影展,大家都要去借的话,肯定都是借不过来的。
那么就意味着很多人要去外面寻求设备资源,比如说从某些摄影设备供应商那边去租,或者是跟一些相关单位去借。
这其实也考验了参赛者如何筹措资金,或是调动资源,作为一个电影新人,进入社会后想要单独拍片时,这都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一项能力。这个时候参加这类影展,算是提前操练了,就是逼迫着想有所作为的学生们,提前走出象牙塔。
还有一个,就是参赛人员的范围和资质,这里也埋了个伏笔。
如果校园内的人得到消息的话,只要把报名表交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
但是同时影展也设置了其他的报名点,比如是宏图影业这边就有一个报名点,华影集团那边也有……
这其实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考验电影从业人员对行业内动态的敏感程度。
比如说如果电影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管是在系统内单位,还是系统外单位,只要是对行业内动态敏感的话,肯定会从各种途径得到这个消息。
海报中没有限制参赛人员的资格,他们就有可能去参赛,甚至不需要通过学校,只要到外面的报名点那边报名就可以了。
反正最后只要交出5~10分钟的作品,依然可以参赛。
客观来讲,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他要想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的话,行业内的资源,行业内的信息以及与行业内的人打交道,都是需要亲身去实践的。
像池影最开始拍《婚礼婚礼》的时候,她的设备是从京影厂借的,利用的是自己系统内人员的身份优势,包括一些场地的借用……甚至羊毛都薅到自己老师身上了,所以池影才能用100万拍出了电影。
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亲身去留心,去用,去想……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ī????????e?n?Ⅱ?〇???????????????则?为?山?寨?佔?点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会把饼塞到你嘴里!
第86章 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池影通过这次影展,也充分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多样性。
自从“宏图青年影展”的海报贴出来以后,很多作品都被汇集送到宏图影业这边来。
池影作为影展的艺术总监,这段时间每天上午照常上班,下午就会到宏图影业这边来,跟郑志宏一块儿,逐部审阅被送过来的作品,做一些初筛。
韩主任因为是主办方的领导,所以最开始几次,还兴致满满地跑来看看影展进度,甚至跟池影她们一起看了看这些短篇作品。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