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兔头、烤鸡皮、炙腰子的。
“羊白肠儿!现煎现卖的羊白肠儿!十二文!尝一尝嘞客官!”
“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煎耍鱼!千层儿!辣脚子!”
“豆蔻山楂蜂蜜引子,雪泡豆儿水,酸甜可口,美容养颜哩......”
那卖甜油糕的小贩正气势汹汹和一个赶牛车拉客的的汉子吵架,嫌对方的牛车挡住了他的生意。
行人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儿,此起彼伏。
“大姐,这味道闻着好香啊!咱们吃什么啊!”
老三杨盼娘抽了抽鼻子。
她一向喜欢买这些小食,尤其是逛街的时候。
“先买两串麻腐鸡皮垫垫肚子!”
杨蔓娘指了指不远处烟熏火燎的小摊子,笑眯眯的道。
俩人朝食就吃了一个鱼肉包子,本就是空着肚子出来的,就想着一边逛一边在摊子上吃点儿什么。
“大娘子!蔓娘!三娘!盼娘!”
正吃着麻腐鸡皮,杨蔓娘便听见旁边有人叫她。
一转头,却见不远处,是张嫂子在向她们姐妹俩招手,她家就住在南熏门,杨蔓娘刚穿越的时候,租住的便是她家的屋子,还买过她家儿子做的羊皮靴子呢。
“嫂子在这里做什么呢?”
见到是熟人,杨蔓娘拉着妹妹跑上前笑问道。
张嫂子笑眯眯道:
“家里冬天家里抱了些鸡蛋,孵出了不少小鸡仔儿,我婆婆说太多了,也不好全养着废粮食,我便想着趁这个社日拿来卖掉,蔓娘要不要买几只回去养?”
杨蔓娘这才注意到,这一片儿周围好些都是卖活物的摊子,有卖小猪仔儿的,卖公鸡鸭子的,卖兔子的。
张嫂子脚下放着一个大木箱子,里面垫了厚厚的麦草,麦草上,二三十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仔儿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啄食着麦草里的岁粮食,格外的可爱。
杨蔓娘一向喜欢小动物,家里地方大,只有白绾绾和幽影两个,加上个住在榕树上的孙大圣,到底还是有些冷清,买几只小鸡仔儿倒是不错,遂点了点头:
“好啊,嫂子留六只给我吧,等我一会子逛完就回来拿!”
张嫂子第一个开了张,收了钱,顿时笑逐颜开:
“还是我们蔓娘爽快,放心吧!我一定给你留最精神小鸡仔儿的!”
......
辞别了张嫂子,杨蔓娘拉着妹妹继续逛。
大抵社日大家都出门逛了。这不,才走了没多远,便又遇上了认识的人,刘媒妇和她的小闺女幺娘。
刘媒妇是观音桥的中等媒妇,之前还上杨蔓娘家去过一次的。
“杨大娘子,出来看社戏啊?”
刘媒妇正跟相熟的人说话,瞧见杨蔓娘,便眼前一亮,笑吟吟的主动上前寒暄。
“刘嫂子好。”
刘媒妇热情的拉着杨蔓娘的手,给她介绍旁边一对四十余岁的夫妇。
那二人衣着光鲜,容貌富态,尤其那位夫人头上还戴着纱幔,显然很讲究的人家。
“这位是马官人和他家娘子,家住曲院街那边儿,开了一家绸缎铺子,他家铺子生意极好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