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喝罢酒后,靠窗一个穿蓝色锦袍的青年一脸好奇的道。

“当然是选宁非卿,她可是掌门哪!本事肯定厉害!而且又长得好看!”

祝老三想了想,哈哈一笑道。

“我看选那个驼背老者才好,他可是有曾寿丹哪!吃了能长命百岁啊!”

“不行!温宸是那个什么太虚剑体,他应该选顾风,顾风可是是灵剑宗的掌门,肯定更擅长剑法,他功法肯定更适合温宸的!”

“我倒是觉得加入那个天岚峰不错,那个红衣妇人不是说了么,天岚峰的蓝师伯在整个蓝海都很厉害么,加入天岚峰才不受人欺负!”

“不行!我觉得......”

众人对于话本儿内容早就反复研读,烂熟于心,此刻聊起来自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刚刚一团和气的酒馆,转眼又吵成一团儿。

“呔!”

满脸虬髯的祝老三喝了一大碗温酒,蒲扇般的大手把朱雀门小报抖的哗哗响,语气不耐烦的道:

“你们又不是墨瑾公子肚里的蛔虫,怎知她会让温宸拜谁为师!”

“哎!也是!可恨这一章就偏偏这么短!卡在这里吊人胃口!”

“就是!写到拜师这么关键的地方就断了!可太他娘的让人难受了!”

“墨瑾.......额,朱雀门小报太不是东西了!”

“好想看新章节啊!”

第106章

今儿是腊月二十三, 小年。

在大宋,小年也叫交年节,所取的意思是立春前后, 年节之交。

是灶王爷上天跟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 所以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汴京几乎每家灶间都设有司命菩萨灶王爷的神位, 供奉糖瓜, 让灶王爷吃了甜甜嘴儿,上天后在玉帝面前为自家多多美言,祈求来年丰衣足食。

入乡随俗, 杨蔓娘家自然也不例外。

一大早起来,伴随着巷子里噼里啪啦放爆竹的声音,孙伯和孙婶就已经开始除尘, 将前后院儿都打扫的焕然一新, 又现包了小年必吃的饺子。老二杨世林贴好窗花和对联,在灶台上摆了糖瓜、灶团儿、麻糖这些供品。

杨蔓娘起床也没有写稿子, 而是和放了年假的老三杨盼娘一道,将书房也打扫了一遍,又给幽影和白绾绾洗了澡, 一家人祭了灶王爷之后, 吃了饺子,孙伯夫妻去大相国寺还愿,杨蔓娘便换上新衣裳,和老二老三一道赶着牛车去逛街, 顺便置办年货。

不像现代, 年都是二十九三十才开始,很多公司都二十八二十九才放假,在大宋, 人们的生活节奏慢,对于每一个节日都非常的重视和投入,所以,从二十三小年便开始过年了。

牛车才刚上了御街,便感觉到了浓浓的过年气氛。两边的铺子也都贴上了春联,换上了各色漂亮的彩色灯笼,卖撒佛花的,卖韭黄生菜的、卖兰芽的胡桃,和泽州饧的,还有那小摊贩卖剪纸窗花的,卖糖瓜果子的,还有唱戏杂耍的,赶着马车牛车置办年货的,去裁缝铺子里做过年新衣裳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杨盼娘是个闲不住的,坐在牛车上不时地掀开帘子往外瞧,瞧见新鲜有趣的,便忍不住高声起来。

“大姐,你瞧,那边打野呵的小戏幡子上挂的是十七郎,是在唱你的戏啊!”

宋朝的曲艺和娱乐业非常发达,所以也催生出了卖艺人的等级,水平最高的自然是在皇宫里,其次闯出一些名头的便是在瓦子勾栏这样的固定场所里卖艺的,再次一等便是在茶馆酒肆里唱曲儿的,那些水平再次一等,技艺逊色的便只能在空地或者广场上流动作场卖艺,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刮风下雨就得收摊儿,所以,这一类人被民间戏称为“打野呵”和“雨来散”。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