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往。

街边儿的叫卖声儿让她有些烦躁。 w?a?n?g?址?发?B?u?Y?e?ⅰ????μ???è?n?????????5??????o??

揉了揉之前被人推搡的有些痛的肩膀。

她抬头望着湛蓝如洗的天空。

虽然知道寻求连载会有困难,但现在真正面对这些拒绝,还是难免觉得沮丧和失落。

这是她唯一有把握能够赚到钱的营生,如果连这个都做不成,那她难道穿越过来,一辈子只能生活在狭小的闹鬼出租房里,冬天连双保暖的皮靴都买不起,一辈子只能吃十五文一斗的糠米?

杨蔓娘不由的想到了这段时间以来,自己过的日子。

还有早晨出来的时候,弟弟妹妹期盼的目光。

她的内心,不由得的又生出了一股子狠劲儿。

她深深的呼了口气,咬了咬牙。

不!

我才不会这样放弃!

现在已经有九家报房拒绝了自己。

还剩下多少报房了?

还有八家。

这一家不成,还有下一家,下一家再不行,那就再换一家。

就算最后,所有的报房全都拒绝了自己,那她还可以去书店,实在不行,就去瓦子里,把书推销给说书人。

只要坚持下去,办法总比困难多!

杨蔓娘忍不住握紧拳头,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把心里的阴霾通通的扫了出去。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她沿着街道一路小跑儿,心里不断的给自己加油打气。

步伐也渐渐的轻快了起来。

竟然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大相国寺。

转过后门的围墙。

眼前出现了一座两层高的原木小楼。

古色古香,门头的匾额上是五个楷书的黑色大字。

“朱雀门小报。”

杨蔓娘仰头轻轻的读了出来。

哇!

第十家。

新的希望!

第17章

大观三年,朱旭全家从苏州城一路坐船搬迁到汴京,就住在朱雀门附近,家里的老父亲朱沁心看好报房的生意,于是便投资创办了朱雀门小报。

朱雀门小报是一个典型八卦情感小报,除了摘抄朝报的内容以外,最喜欢发布的消息,便是宫里妃子们和官家的情感纠葛,还有高门大户女眷们的事儿,比方说谁家公公扒灰了,谁家养小叔子了,谁家官人养小妾被正房娘子挠花脸了,哪一届的新科进士做官之后频繁相约花魁了之类的事儿。

这辛辣大胆,又荤素不忌的作风,让朱雀门小报在民间一直都毁誉参半,但是报房的收益也极为可观。

成绩最好的时候,在御街这边儿,销量几乎都要和小报的销量持平了。

报房生意最最兴盛的时候,甚至覆盖到了大名府,东家名下也有两家印刷坊,二十多位撰稿人,一百六十多位听风报探,还有两三百个卖报的小经纪。

所以。

老东家朱沁心才有银子在汴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买地,建了二层小楼,彰显整个朱雀门小报的格调。

只是。

天下的生意,哪个不是起起落落的。

如今随着报纸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办报的人也多了,各类的小报互相重复的内容也增加了,而街面儿上的新鲜事儿就那么多,十几家小报,你家写来我家写,最后又能有多少新意。

所以,随着少东主朱旭上台,朱雀门小报的报纸的销量,也开始逐年渐渐下滑,生意差了,自然也逐渐养不起那么多的报探和小经纪了,就连原本的两家印刷坊,如今也缩减成了一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