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闻轶事,和朝廷各个部寺里面的传闻。

甚至,还有宫廷里的消息八卦。

杨蔓娘就看到《李氏小报》的头条上,就报道了官家前日午饭后,微服出宫去了桑家瓦子里消遣,不光看了象棚里的女子相扑比赛,还在莲花棚看了齐云社的花式蹴鞠表演。

可见小报的时效性。

十七份报纸总体来说,内容大同小异,只是风格上各有偏向。

比如《小报》和《新闻》还有《向家小报》,风格都比较正统高冷一些,对于很多露骨的市井八卦内容,都是暗示居多,并不多做评价。

而《李氏小报》和《孙家小报》一类的,则更多的偏向娱乐,尤其是《李氏小报》,颇有一点娱乐至死的的感觉,上面一大半的篇幅,都是出墙扒灰偷情一类的报道,比如其中一篇就是“大理寺某官员深夜鬼鬼祟祟爬墙幽会某妇人,被其夫放狗撵至面如土色”。

甚至,《李氏小报》还会展开说说,大胆的附上细节,仿佛撰稿人身临其境看到的一般。

其用词之大胆辛辣,一点儿都不像含蓄的古人,看的杨蔓娘这个现代人都有点不好意思。

所有小报上都并没有付费广告,也没有连载的小说。

杨蔓娘翻了一圈儿下来。

反倒是对自己昨日的赚钱想法,越发的有信心起来。

不过。

保险起见。

在开始动笔写小说之前,还需要考察一下市场。

下了工的杨蔓娘。

打发了前来等自己的老二杨士林先回家。

杨蔓娘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从来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的困难。

独自一人来到了上午去买报纸的潘楼南街。

她并没有急着去买笔墨纸砚,而是先去了附近的书店,翻看时下流行的各种话本儿小说,人物传记,看看这个年代的同行们,都写的什么,顺便了解一下市场上各类话本小说的文风和遣词造句。

虽然,她这样只看不买的行为。

会吃店主的白眼儿,不过没法子,她确实很穷没钱买,只能装看不见。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i???????ē?n?②???Ⅱ???﹒???????则?为?屾?寨?站?点

基本上,之后的七八天的时间。

她都每日下了工之后都不先回家。

而是泡在潘楼南街的各大书店里一个多时辰,对比市面上的各类话本儿。

都是天蒙蒙亮出来,到天黑透了才回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