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汴京家家户户都必不可缺的。
这个季节汴梁城,百姓取暖靠的便是木炭,每日里一大清早,都有不少卖炭翁从城外赶着牛车来城里卖炭,十斤木炭六十文钱,按着杨蔓娘加的情况,要省着用十天,几乎一天也就一斤木炭,所以也只能做饭的时候用。
运气好的话,做了夕食,留下第二日引火的碳放进灰里。
还有剩余的火,便直接倒进火盆儿里,端进卧室,也能暖和一些。
好在穷苦人家温饱都难,自然讲究不起来男女大妨,加上兄妹三个都年纪不大,夜里便挤在一起,也能增加点热乎气儿,省下一些木炭方面的开销。
只是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的她成了杨蔓娘。
也不知这样寒冷拮据的日子,自己能不能适应的了?
翻来覆去的想着想着,脑子里渐渐被困意袭来。
不知不觉。
陷入了睡梦之中。
......
第2章
“天色晴明......”
五更时刻。
汴京从更夫的铁板声、铜锣声中苏醒过来了。
更夫老罗头的天气预报声儿,依旧和之前一般的响亮。
清晨。
“咚.咚.咚.....”
随着谯楼悠扬的晨钟声。
这当儿,官员们要去上朝,做买卖的小老板要准备开门迎客,早餐铺子冒起了烟火,住在城外的农民们,也都拉着自家的猪狗牛羊鸡鸭鹅进城卖。
南熏门的街面儿上也开始有了动静。
伴随着吱呀呀的车轮压积雪的声儿,和有节奏的铃铛声儿。
牛车穿梭在各个坊里。
带着浓郁的味道。
不用问,定然是收夜香的来了。
“收夜香喽!”
叫喊声在街道上穿的格外远。
老二杨士林的动作最快,穿上外面陈旧的灰褐色麻布罩衫,套上明显大许多的羊皮裘。
里面的衣裳还是他两年前的,此时显然已经不合身了,露出了手腕子,显得本就瘦削的身子更加的干瘦。
外面的这件羊皮裘衣,则是杨老爹留下来的。
也是如今家里唯二暖和的过冬的衣裳,一般都是和妹妹杨盼娘换着穿,谁出门谁就穿上。
杨士林从床尾下去,穿上鞋,熟门熟路的用撑杆儿架起窗户。
对着外面喊了一嗓子:
“就来了!”
便拎着外间的夜香桶出门了。
听到动静。
杨蔓娘虽然不想起床。
可,既然来了,人终归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日子总要过下去。
起身快速穿上枕头下的旧葛布褙子。
这年头棉布还没有普及,只有富贵人家才有条件以绵缎做被面,用蚕丝结成的丝絮填充。
这些东西贫寒人家是没有的。
比如她昨晚盖的布衾,就并非现代的棉被,而是布质的被子,布衾的布也不是现在柔软的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