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有援兵,不会有援兵,这是哪里来的人?
东风起,把垂着的黑旗吹动,上面是绣红的:耿
耿.....
耿.....
耿耀?怎会。
五千人杀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安王将领摸不准情况,敲响撤退擂鼓。
舒梁城内,两侧站满了喜极而泣的百姓,他们怀里是给自家准备的断头饭,此刻全都塞给了打仗回来的男人们。
“耿将军,耿将军,耿将军.....” 这架势让耿耀头皮发麻,是不是太热情了点?
耿耀骑马在人前,这种万众瞩目的阵仗怎么都习惯不了。
“耿家郎君,耿家郎君....呜呜,耿家郎君......”
一老头声哭的似十八男儿,怪异的渗入。
耿耀耳力好,在马上视线高,循着看去,就见一老熟人站在人群后,正跳着脚招手,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
乃是宁安县里,说书的那个老者。
他乡遇故交,耿耀原就高兴,见他如此模样,顿时乐的不行。
城内军营中,左宜觉得自己老当益壮,连胳膊上的砍伤都不想去包扎,耿耀让他先去找军医再来,若不然拒绝交流。
有些人许是天生是克星,左宜是李将军都说牛脾气的人,现如今只能憋着一肚子的话去找军医。
说书先生被带了进来,看到耿耀大喊一声:“耿家郎君啊!!!”
这一喊让梁如松都抖了三抖。
耿耀请他坐下:“先生怎来了此处?”
说书先生也觉得自己丢人:“哎,说来话长......”
当年事后整个宁安县沉闷着,就如有人捏着脖子让人无法喘息,艳阳天看到眼里都是雾蒙蒙的。
说书先生心里难受,书也说不动了,就背着包袱出来了,想着散散心,反正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了。
后来自己吃酒的时候被人问以前是做何事的,说书先生也就说了,还自豪道回生传就是自己写的。
客栈里惊叹连连,皆是问起了耿耀和彦遥的故事,哪怕他们都看过戏,却还是想知道更多。
说书先生这下来了劲,找回了说书的热情,当下就从包袱里翻出惊堂木。
说书先生道:“我就这样走一路说一路,后来你当了耿将军,我把听到的事稍加润色,主讲你天降神将,英勇杀敌的故事。”
回想说书先生夸纪县令的话,再想想刚才入城时百姓的狂热。
耿耀:......
是什么内容好像不用问了。
眼看生命到了头,突然转危为安乍见故人,说书先生一时激动的失了常态。
此刻两人说了话,他也恢复了过来,知道耿耀如今事多人忙,起身就说了告辞的话。
不曾想耿耀挽留道:“耿耀想请先生帮忙,不知先生可愿?”
说书先生:???
“给你手下的耿家军说书吗?”
耿耀爽朗而笑:“自然不是。”见左宜潦草的包扎好伤口大步而来,耿耀道:“先生先随小五去休息,晚上找先生详说,可好?”
说书先生忙道可,出了门都是晕乎乎的。
不说书?他只会说书。
安军主将不知舒梁城内是拼死一战,只当是左宜知道耿耀援军至,故而来个里外夹击。
耿耀人五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