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菌种,那会儿没看到里有平菇,他去山上也没找到。
再加上卖药草和抄书已经开始赚钱了,平菇收益没有那么快,他就把这事往后放了放。
现在听到刘桂花说秋雨后山上会长蘑菇,严少煊便有些兴奋,要是有平菇就好了,大家好像都挺喜欢吃蘑菇的,想来做平菇生意还是有点儿可行性的,不过还是得再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一行人上了山,山上这会儿已经有一些人了,三三两两的在起,边采蘑菇,边说话。
严少煊家隔壁几个邻居都来了,严少煊听刘桂花几个和她们聊天,都是来采蘑菇的。
严少煊仔细看了看,山上的蘑菇里面真的有平菇!只有长得没有现代的平菇那么大。
除了平菇,还有松树菇,松树菇比平菇多一点,村里人把它们都叫“野山菇”。
松树菇在现代其实要比平菇贵,但是生长周期太长了,培育起来也比平菇复杂,所以严少煊没考虑过培育松树菇。
他叮嘱家里人多采平菇,松树菇少一点没关系,平菇要用来做菌种的,数量要多一点才够用。
刘桂花几个很疑惑,但是问他,他也没具体说,便以为他更喜欢吃平菇,也没多问了。
村里人有些采了自己吃,也有人去镇上卖钱,听他们说能卖十几文一斤,比家里种的菜贵多了。
不过也正常,在华国古代,蘑菇都是被列为“山珍”的存在,在很多朝代都是“宫廷贡品”。
但严少煊还是觉得不太划算。
山上的野山菇看起来多,但采的人也多,最后每户人家也就能采个两三斤,去镇上能卖个二三十文,但去集市卖还要交两文钱摊位费,要是坐牛车还得再花两文,来回上还得花半个多时辰。
不过村里人挣钱路子少,有些人为了补贴家用也不在意费点儿功夫。
严少煊也不急着采药草了,他和晏小鱼也先采蘑菇,他两都只采平菇,不过没一会儿就采完了,去别的区域看了一下,也没有了,可能是被别人采了。
没有平菇了,他俩就去采药草了。
——
晚上家里做了松树菇汤,确实很美味,一家人都喝得很香。
平菇因为严少煊说他留着有用,便没做来吃,都给他留着了。
他们家今天去采蘑菇的人多,家里的妇人大兄弟都去了,一共采了一斤多点儿的松树菇,和四斤平菇。
严少煊挺满意了,反正平菇培育出来后能长四到五茬,长出来又可以做菌种,如此反复培育,产量是可以上来的。
吃了饭严少煊便拉着晏小鱼回屋商量种平菇的事。
晏小鱼他们之前的房子,现在空着没人住了,严少煊刚好需要地方培育平菇,那个地方离水源也近,十分合适。
严少煊想着,这一次培育出来的平菇卖了钱,他和晏小鱼一人一半,如果卖得好,他再把家人拉进来起做。
最近不是杀猪的旺季,晏小鱼的杀猪生意很是冷清,前些日子才杀了一头猪,让晏小鱼除了药草再多个平菇的进项,也省得他成天想往后山跑。
晏小鱼没什么意见,只是好奇他怎么知道如何培育这个“平菇”的,严少煊只好骗说他书上看的。
晏小鱼有些怀疑,但也没多说什么,他也不懂些。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