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有花生,白豆,黄豆的绵软清甜……

口感层次丰富鲜明,实在是粥香味鲜,好吃极了。

沈华筝也用调羹舀起一勺鱼茸粥,送入口中。

绵密香浓的粥水滑入口中,如同润物于无声的细雨一般,侵占了口腔的每一处。

粥里的食材各司其职,咸鲜甘香瞬间在舌尖绽放。

笋本就是素中至鲜,历来为文人雅士们所称颂。

《诗经》里就提到:“其籁伊何,惟笋及蒲。”

正如林语棠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肉借笋之鲜,笋以肉为美。”

笋的味道虽然鲜美,却是刮油的寡物。

沈华筝很喜欢吃竹笋,不管是文笋,甜笋,还是苦笋。

可她不喜欢单独吃竹笋,而是喜欢吃跟肉食一起烹煮的笋。

但相比起竹笋炒肉,焖肉,沈华筝还是更喜欢鱼茸竹笋粥。

冬笋比春笋更加脆嫩鲜美,这个时候用来煮鱼茸粥最合适了。

这道粥看似简单,实则隐藏了不少”小心思”。

先以鱼茸海鲜粥为粥底,再加入白豆,黄豆,花生。

并以陈皮提香,最后放入竹笋熬制至少两小时。

鱼肉和各种海鲜配料为粥水融入一份鲜甜,竹笋的加入是“鲜上加鲜”,

正气的豆类能够很好地中和了竹笋的寒凉属性,陈皮则祛除了鱼的腥味。

一道看似普通的粥里,蕴含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黄大人一口饼,一口粥,吃得津津有味。

沈昭年迅速地吃完了两个手抓饼,也加入了吃粥行列。

三人都安静地吃着美味的早膳,温暖的热意从舌尖到喉咙,一路滑入胃腹,胃里暖融融的,就连心头也是温温的。

第322章 部门搞团建?

司农寺一向只是种一些常见的蔬菜,种瓜果之类的。

如果不是沈华筝说,黄大人还不知道枸杞除了野生采摘,还可以人工培育。

所以刚才沈华筝一提,他就很感兴趣。

如果不是沈昭年和沈华筝劝他先吃些早膳,他甚至想要立刻去看枸杞做成盆栽是什么样的。

吃完早膳,沈华筝就带着黄大人去看她的枸杞盆栽。

这些枸杞,有的才刚长出花,有的已经长出果实了。

沈华筝指着盆栽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从枸杞果实里面取出种子,然后种出来的。”

黄大人一看,眼睛顿时亮了。

他靠近那些盆栽,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枸杞枝条细长,植株看着就具有柔韧性,叶片纤细,呈狭长的椭圆形。

上面布满了坚韧的叶脉,看起来充满生机。

在青绿色的叶片之间,还点缀着淡紫色的小花,小巧可爱。

花朵虽然不大,但成簇生长,点缀在枝叶之间,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仔细一闻,还有淡淡的香气,优雅而含蓄。

还有几盆没有小花的,枝条依旧细长柔韧,带有一些小小的倒刺,在阳光下呈现出暗紫色。

跟前面那些盆栽不同的是,这几盆的叶片之间点缀的不是紫色的小花,而是或青绿色,或红色的果实。

枸杞果实小巧晶莹,仿佛一颗颗小红宝石,在翠绿的叶片中格外显眼,散发出独特的野性美。

沈华筝:“枸杞长出来的花谢后,就会长出这些椭圆形的小果实。一开始是青绿色的,后面随着成熟就会慢慢变成红色或者橙红色。”

在现代的时候,沈华筝也会种枸杞。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