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做就做,一同转往船舱。
只留明湛愣在原地:“原来还能这样报军报?!”
○●
自从十月廿二那期《旬报》发刊之后,姬安就陆陆续续地收到许多地方上报买不到盐。
多是南方,北方也零星有一些。
南方有齐万生亲自坐镇,姬安和上官钧只派人去解决北方的问题。
十一月初六早晨,姬安刚醒过来,就发现系统提示又有一条《旬报》反馈消息,发出时间还是半夜1点。
姬安揉着眼睛打呵欠:“大半夜还有人烧纸啊……”
边说边坐起身,同时打开消息看看,随即愣住了。
上官钧已经拉了唤人铃,回头见姬安这模样,也拿起留言板点亮看消息。
一看之下,就挑了挑眉:“这法子不错,以后军报都可以先这么报。也让各地平日多备几份《旬报》,紧急消息先这样报一回。”
反正不管是军队里还是衙署里,凑一百个人都不是难事。
姬安回过神,喜笑颜开:“水师太争气了!”
上官钧:“是齐万生设的套好,让水师能完全发挥火力优势,不用和对面拼短兵相接的战斗力。这两年水师花了那么多钱练火炮,若是这样还吃不掉对面,明湛就找座山头开荒去吧,别出门丢人现眼。”
话虽如此,他的嘴角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扬高。
第226章 报答
姬安吃早饭时还在兴奋:“打了这么漂亮一仗,盐这一块总算能平稳了吧。”
上官钧:“现在所有盐商和船帮都盯着水师,待这一仗的消息传出去,先前停了盐的地方立刻就会重新卖盐。再等把那六支船帮的水寨拔掉,四家大盐商下了狱,剩下的就该忙着争抢他们的地盘了。”
大盛原本的盐商多说不多,说少不少,一共八大家。其中两家是西南卖井盐的,一家是河东路卖湖盐的,其余五家刮分了海盐辐射区。再往下的中小盐商,都是依附那八家才能拿到卖盐资格和份额。
这种几大家联合垄断的势态,是在前朝中期就基本定了型,当时是十家。大盛开国之时,有两家支持其他势力的被打掉,这八家盐商就很识时务,纷纷向高祖投诚,便一直延续到现在。
原先那样分层管理的方式,对朝廷来说很省心。朝廷只管盐场,只要不拖不欠地足额纳盐税,对盐商怎么卖盐不太关心。而且卖盐的人越少,越方便抓私盐贩子。
? 如?您?访?问?的?网?址?发?B?u?y?e?不?是?i????????è?n???0????5?????????则?为????寨?站?点
像姬安现在这样放松贩盐条件,在贩卖这一层抓私盐就很麻烦。因此齐万生从“主抓售”转为“主抓供”。以朝廷对海岸的管控,大批量私盐其实就是从官盐场流出去的,所以说到底还是要管住人。
现在的八大盐商里,西南的两家和河东路那家,相对来说一直都比较低调。因为他们地盘小,也就更弱小,知道和朝廷别苗头只会自己吃亏。 网?阯?f?a?b?u?Y?e????????????n?②?〇???????.?????M
但另外五家不一样,他们背后有船帮。又或者说,这五大盐商都脱胎于船帮,两边相辅相成。
占据疆土一半的广大南方,水网纵横。而在这个时代,想有大运力只能依托水运,连都城都不得不因为漕运更便利的原因移出关中。而海盐自海边得,天然就和水运联系在一起。
船帮在前朝渐渐壮大,可以说东南部的所有江河湖泊,都是他们的“地盘”。虽然他们各帮也在相互争利,但一致对外之时,的确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不管人、财、物,他们都自信比朝廷的水师要强,自然也就敢于和朝廷掰腕子。
姬安一边吃着饭,一边重新看齐万生那封军报,忍不住啧啧几声:“四家,果然是银子吃多了,胆子肥得很。”
上官钧:“如果陛下只是降低盐价,他们的反应还不会这么大。可陛下连贩盐都放开了,他们无法再控制原本依附于他们的中小盐商,两边损失叠加,他们就感觉承受不住。”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