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官钧:“喜服和喜枕、喜被,没那么快能做好。”

姬安眨巴几下眼:“啊?你不是……两年半前就说要做了?”

他记得是在丰泰二年,上官钧生辰的那时。

上官钧细细解释:“陛下与我的成婚之物,自当用天下最好的。布料要用澜光缎,那是帛州青泽县的贡缎。由当地养的蚕吃了当地特产的一种叶,所吐出的丝织成,因柔顺似水,缎面如带波光而得名。

“那种叶子不多,蚕吐出的丝尤其滑,织工也需得有好技术,每年织出的布就很少。偏那种布染红色还特别麻烦,因此若宫中无吩咐,都会染成别的色。我特别交待下去,这才得了大红的澜光缎。

“有了布料,还得剪裁缝制。这个倒是还好,顶多个把月的工夫,但绣活就极为费事了。陛下与我的喜服,还有喜被,都是腾龙游凤,喜枕是并蒂牡丹,不仅绣面大,听闻工艺也颇为复杂。

“慢工出细活,哪怕是从宫里挑出十几个最好的绣娘,也得慢慢来,只怕不一当心就出了差错。这事一直是陛下那个管做衣裳的内侍何万利盯着,按他的估计,还得要个两三年才能好。”

姬安听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掰着手指一算,震惊道:“那前前后后不就总共得花上四五年?!皇帝想成个亲这么费事的吗?!”

上官钧:“向来是早早开始准备,等说上亲再备都嫌晚了。便是外面官宦人家嫁娶,稍微讲究些的,新娘家里备喜服喜被,也要绣上一年半载。天子之物更不用说,陛下可还记得,一件衮衣要绣几年?”

姬安被他提醒,恍惚间想起来,以前的确是听上官钧说过,天子那身十二章纹的衮衣要绣三年多……当时姬安就拍了板,反正先帝那套还好好的,自己直接穿就是了,用不着费时费力做新的。

上官钧现出些许懊恼之色:“样子画出来的时候,我想着也不赶着用,慢慢做就好。早知如此,该让她们换个简单些的,总能快上一两年。”

姬安赶紧收敛神色,凑上前亲亲他,连声安慰:“没事没事,的确不赶着用。都做上了,当然是慢慢来,质量为先。反正我们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哪时做好就哪时办婚礼好了。”

一句“往后的日子还长着”,让上官钧心下十分熨帖,蹙着的眉头终于松开。

姬安担心上官钧记挂这事,掩着嘴假装打个呵欠:“睡吧,我困了。”

上官钧抚着他后背,多问一句:“千秋节还公布吗?”

姬安想了想,回道:“等办的时候再公布吧。不然公布了却不办事,显得不重视似的,指不定又会有人胡乱猜我们感情不好。”

上官钧不由扬唇,轻轻应声“好”。

第217章 并蒂

姬安一向节俭。

他对吃的不挑,后宫和皇庄种的菜,养的鸡鸭鹅、牛羊兔就能满足他,没有产地要求。上官钧原先是有些挑剔,但在姬安不断拿出各种果蔬良种后,也就被那些改良品种的好口感给征服了。

姬安倒是馋猪肉。这两年给皇庄弄了点白皮猪,还在《旬报》上花重金征集阉猪匠,又在系统里买了相关书籍给兽医署,让两边配合著好好研究、改进、推广了一把阉猪技术。

现在猪肉已经是姬安和上官钧餐桌上的常见肉类,每回宫宴都少不了要上点红烧肉、回锅肉、狮子头之类的。《旬报》又登了不少菜谱,京里也开始跟风。可见东西只要好吃,某些“讲究”自然也就消失了。

而自从皇庄种上棉花之后,宫中对丝绸的需要大大减少。为了推广棉布,同时也是节省成本,许多用品改绸为棉。甚至姬安和上官钧的常服,都是棉布和丝绸对半分,毕竟棉布在性能上并不比丝绸逊色。

姬安没有一大堆的后宫嫔妃要养,“皇后”上官钧自己又很有钱。两人还有好些个赚大钱的垄断项目,支持皇宫和大司马府的日常开支用度绰绰有余。

所以姬安停了大部分的贡品,只保留下小部分地方特产,并且不是“征收”,而是“购买”。哪怕如此,他还是担心分派贡品会对当地百姓造成负担,举凡这样的地方,每年都会派飞廉军去查访民情。

也是因此,姬安对天子所用的“奢侈品”一直没有多大概念。

直到这一回,被上官钧准备的喜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