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劝谏重锁后宫,一是劝阻他亲征。
若是平常,前一种的数量会显得突出。不过在姬安扔出亲征的“炸弹”面前,现在就淹没在了后一种当中。
姬安都没看,只让奏疏房做好登记。
正月廿一,姬安“从善如流”地宣布重锁后宫,但坚持亲征。
后宫众宫女宦官接到通知,即日起不可再出宫门,甚至后宫与前朝的门都锁上了,无故不得进出。一时间抱怨声四起。
李太嫔早一步接到姬安的消息,赶紧先将赵老妪接进宫中。
这三年她先是主持后宫羊毛线工作,改进纺车,后又主持棉布工作,在宫中颇有些名望。加上和姬安的一层特殊关系,后宫这一锁,不少人都寻上门来想求她出面说情。
李太嫔见了一些平日里亲近的姐妹,照着姬安教的,在话中透露出等到姬安回来就好,这才安抚住众人的情绪。
同时,李太嫔抓紧时间编了两只平安结,翌日一早供到小庵堂的观音像前让女尼师父们念了一日经,晚间再亲自送到立政殿去。
李太嫔带着大宫女进殿之时,只有姬安在屋里,身旁是朱顺。
姬安笑道:“太嫔快坐。我还准备明日去辞别太嫔,没想到太嫔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李太嫔知道出发前姬安肯定很忙,没多客套,示意大宫女打开手中小匣子:“这是妾为陛下和大司马编的平安结,今日已在观音前诵过经,保佑陛下与大司马平平安安。”
朱顺上前接过,拿到姬安面前。
姬安还挺惊喜的,一边拿出来细看,一边道谢:“太嫔费心了,我和大司马会随身带着。”
看完,又续道:“在我回来之前,西宫的采买事宜都由朱顺负责。太嫔若是缺了什么,就找人给朱顺传个话。”
朱顺随着这话对李太嫔微微躬身。
李太嫔笑着应声好,也就起身告辞:“妾便不打扰陛下了。这段日子,妾与娘亲每日都会为大军祈福,静待陛下得胜还朝。”
姬安目送她离去,再对朱顺交待完因重锁后宫而多出来的事。
朱顺一一记录下来。
姬安喝着茶看他写完,突然叹了一声:“要不是这里实在离不开你,我都想带着你去的。留你在京中,你和鲁常胜就得分开好几个月了。”
朱顺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笑道:“暂时分开不算什么,奴只愿陛下、大司马与他都平安归来便好。”
话虽是这么说,但姬安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他和上官钧分开几个月,还是在这种不能打电话不能视频的时代……
姬安甩甩头,补了一句:“放心,有我在,不会让鲁常胜有事的。”
朱顺抱起东西,躬身谢恩,告退出门。在门口碰到回来的上官钧,也行了个礼。
上官钧在榻上坐下:“刚才听到陛下说鲁常胜,他怎么了?”
姬安:“没什么,我给朱顺吃颗定心丸。”
说完,忽起感慨:“不过说到他们,一开始我还真想不到他俩会在一起。”
上官钧:“他们也算是很有缘分。而且,鲁常胜可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
姬安回想起前两年的一些往事,也忍不住笑了笑。
随即拿过个小匣子,从里面拿出两只平安结,递一只给上官钧:“这是李太嫔刚才送来的,她亲手所编,还诵过经。”
说完,他又戏谑地挤挤眼:“我们两个的没有分别,太嫔肯定是看出来了。”
上官钧愣了下,接到手中,看着那小巧的平安结,目光都不由得温和几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