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收红薯,还请大司马耐心等上两日。”
上官钧见他不肯说,倒也没勉强,只挥手让他赶紧去忙。
待李震士跟着关忠离开,上官钧掏出手帕,包着一只红薯拿起翻看片刻,再掂一掂,看向姬安:“我记得当时陛下说——亩产说出来能吓死我。”
姬安冲他一笑:“别急嘛,过两日就能知道了。”
又转话题似地说:“今晚我们就把这两个烤了吧。哦,还有土豆和玉米,也一并煮了,试试味道和百宝囊给的有没有差别。”
上官钧跟着回想起上回烤红薯的焦香和微甜,也感觉颇有些怀念,点头应好。
*
过了两天,姬安正在看着奏疏,上官钧突然进来了。
他向姬安颔首示意,就迳自在桌旁坐下,随手拿起一本奏疏打开。
姬安奇怪地问:“二郎有事?”
上官钧:“等着听能吓死我的产量。”
姬安失笑:“我没听到人报庄头今日要来啊。”
上官钧:“他会来的。”
姬安:“?”
随即恍悟:“你让人去催了?”
上官钧没说话,端起洪大福倒的茶喝一口。
姬安有些无奈,又有些好笑:“二郎怎么突然在意起这个了,早一日晚一日又有什么打紧。”
上官钧:“我看陛下爱吃那三样,早日称好记好,陛下就能放开了吃。”
姬安狐疑地看看他——总觉得这只是个藉口。
这时,洪大福进来禀:“陛下,皇庄的庄头求见。”
姬安就将人宣进来。
庄头还是头一回进宫,颇有点战战兢兢,行礼时膝盖都有些发软。
姬安照例赐了座,暗暗看一眼依旧在看奏疏的上官钧,含笑问庄头:“来报哪一样的产量?”
庄头掏出张纸:“回、回陛下,只称了土豆和红薯的……麦子和棉花还在收……玉米要等地都收完了,才有人手剥粒,且要晒干才能称重……”
姬安点点头:“玉米计产量是要麻烦些,那就先说说土豆和红薯。”
庄头咽口口水,盯着手中的纸,紧张地道:“土豆……良田三亩共收六十五石,平均亩产约为……二千六百斤……”
姬安听到上官钧手中的奏疏响起轻微地哗啦声。
站在一旁的洪大福惊得抽口气,禁不住脱口问:“你说多少?!”
庄头:“二、二千……六百……斤。”
姬安淡定端茶:“继续说。”
庄头继续:“土豆,砂壤三亩,共收五十三石,平均亩产约为……二千一百斤。”
姬安瞟一眼上官钧,见他终于放下奏疏,抬头看向庄头。
庄头虽然没有抬头,但不知是不是上官钧的目光犹如带着实质重量,庄头将脑袋垂得更低些,再次紧张地咽口口水。
不过,这回却是一口气报完了红薯的数据:“春薯,良田三亩,共收八十石,平均亩产约为三千二百斤。砂壤足肥一亩半,收三十六石,平均亩产约二千九百斤。砂壤少肥一亩半,收二十二石,平均亩产约一千七百斤。”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