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问总分100,每篇文章就是50。
卢雍的两篇都没有及格,一篇24分,一篇27分。每张卷上有三名房考官的签名和打分,都是各有一个及格分,35和41。但另两名房考官打的分都偏低,只有20上下,最终也就没及格。
姬安仔细看卢雍的两篇文章,发现不管是推广新种还是灾后重建,他采取的办法都颇为倚重当地士绅。
文章的确是写得花团锦簇,展望出一县一州里的美好未来。但只要真正接触过乡县基层实务之人,就能看出在他这两套办法下士绅能大为受益。
推广新种那一篇里,百姓受益极为有限。而灾后重建那一篇里,甚至能看得到隐藏在他文本背后的土地兼并。
姬安不由得心道——难怪上官钧觉得卢雍的策问会不及格。
虽说朝廷治民,必绕不开士绅,尤其知县、知州这种任期几年的流官,若不处理好与当地士绅的关系就很难办事。可那其中亦讲究一个平衡,过多地让渡利益,必然会损害百姓。
只是,朝廷官员和士绅本质是同一个群体。官员从士绅中来,致仕之后又融入到士绅中去,因此许多官员会自发地去维护和巩固这个群体的利益。
姬安自然对此种情形并不乐见,他需要的是在目前这个平衡体系当中更偏向于百姓的一批人。
而这次筛选出的考官,至少在大方向上都与姬安保持一致。那倾向士绅的卢雍,在他们的手下自然也就很难拿到高分。
总之,姬安确认卢雍这回必定落榜,也就放了心。让关忠把卷子转递归去,再勉励几名小官员几句,便起身离开。
他走之后,几名小官员都好奇地围到负责官员身边,分看那两份卷子。看着看着,不禁低声议论起来。
“这个卢雍我知道,魏公的高徒,在京中才名很盛。没想到竟然会落榜。”
“我记得前年他是解元,去年不想考别试才没下场,今年他摘会元的呼声还挺高。”
“别说会元了,有些赌坊都压他三元及第呢。听说不少人下注,这回都要大亏咯。”
“圣上专门查他的卷子,会不会也是对他有期待。可惜了。”
“我怎么感觉他这两篇文章写得挺好啊,怎么分就这么低呢。”
“反正给我我是写不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可能就是他运气不太好,文章不合那几位房考官的眼缘,又没能被几位主考官抽中重审。”
负责官员倒是没说什么,等众人议论过几句,就赶人道:“行了行了,赶紧干活去。”
说完,亲自去将卷子收回原本的位置。
姬安回到上官钧住的小院子,照例看著书等他回来。
过不多久,系统跳出弹窗——【首次推广高产新稻种,获得5000能量,5000国运值。】
姬安就不由得一笑——看来,河关那边应该还算顺利。
第114章 新粮
刘叔圭、李震士等人抵达河关的时间,比预计中晚一些。
因黄河上游连降大雨涨了水,一行人来到黄河边上之时,不得不等上几日。幸好过河之后一路顺利,众人闷头赶路,还是赶在三月廿六傍晚来到河关最北端。
河关开田以军屯为主,军屯的任务又落在边军将领燕家父子身上。燕家父子接到上官钧的信,立即拨人建好接收稻种的临时粮仓,就一直苦盼着京中来人。
结果,见到“两手空空”的刘叔圭一行人,父子二人都不禁傻了眼。
两边见过礼,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