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天的翰林院再一次热闹起来,就像上回招给事郎一样。

这回来的人是郑永,和朱顺比起来,外朝官员要更熟悉他一点。

有了上回的经验,这次众人都自觉地集中起来,等着郑永宣布消息。

等待之时,也忍不住低声议论。

“是上回人没招够,还要再招一次?”

“可是有上回的成绩在,缺人不是可以直接按着成绩再取,难道还要再考一回。”

“再考才好啊,再考别的人才有机会。”

“你是上回没参加,当然这么说。”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布?页?不?是?í????????e?n??????????5?.???????则?为?山?寨?站?点

议论之中,郑永走出来,众人渐渐安静下。

郑永扫视一圈,朗声道:“圣上将办一份新刊物,作为邸报的副刊,名为《大盛旬报》。现需三至五人编纂内容,从所有选人中招收,有意者皆可报名参加选拔。有三日报名时间,十月初四进行小考。

“从次考核由《旬报》的执行主编负责,编辑一职以正八品给事郎起。和上回一样,考上者若品级在正八品之下,则提为正八品;若在之上,则保持不动。”

众人听他说完,都是一愣——《大盛旬报》?

马上有人问:“郑内侍,这《旬报》是什么内容?”

郑永:“每期《旬报》都会由圣上审稿。至于是什么内容,等《旬报》出来,各位便知道了。”

一听到“圣上审稿”,下方顿时响起一片喧哗。

又有人问:“郑内侍,那位考核的执行主编是谁?”

郑永:“石庭芝,圣上已升他为正七品朝请郎。”

对这里的人而言,这是个陌生的名字。

众人交头接耳地相互打听。

只有一人犹豫着说:“我好像听说过他……似乎只是个举人,都没考中进士……”

他身边的人顿时惊道:“什么?那若是考核通过,岂不是要在一个举人手下做事!”

但也有人说:“举人也可授官。前朝以举人出身入仕,后来升上高官的人虽少,但也不是没有。难道以后你碰到举人出身的上司,就要不干了吗?”

郑永没多听众人议论,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再说完如何报名,便转身离开。

众人开始议论著要不要报名。

“还是正八品,好低啊。”

“嫌低,想干得上还很难呢。所有选人都能报名,却只取三至五人,比上回竞争激烈多了。”

在大盛,可不是考中了进士就一定能当上官。

第63章 十月

大盛高祖皇帝结束了近百年的乱世,让这片广袤大地重归一统。令百姓休养生息的同时,注重文治的高祖也广开科举,招揽天下有学之士。

有盛以来,科举正科三年一开。到了高祖朝末年,每回的取士人数就稳定在二百六十到三百二十之间。

但,仅有头三四名会被直接授官。其余人先要在翰林院学习,通过考核后成为“选人”,再等到哪里出现空缺,吏部才会开始安排人递补。

此时的选人还没有俸禄,但可以到各衙署求职。各衙署对从九品到从七品这些低阶职位有自主任免权,能被招入其中,才有按品级领的正俸与各类补贴收入。

如果没求到职,可以接着考朝廷一年一次的“定品”,即同为从九品到从七品这五个品级的文散官。有了散官衔,也能按品级领正俸,可因无实职,就没有补贴。

但不管有无实职,有无定品,只要中了进士,又未达到正七品,就一直算在“选人”之列。

选人可以说是大盛的人才储备库,多年科举下来,已经积攒了不少人数。

就在翰林院的低阶文散官们为三五个编辑职位的激烈竞争叹息之时,政事堂当中也议到了科举之事。

中书令提醒姬安:“陛下,该为明年的恩科做些准备了。早日将开考时间登于邸报通知各地,各地的举子才好规划进京事宜。”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