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官钧面不改色:“臣身兼枢密使与尚书令,自会做好份内之事,也请陛下做好份内之事。”

姬安心里吐槽——你们古人能不能坦诚点,找理由很累的。

他继续说:“我不会懈怠,但也还需要大司马扶着才能走好。大司马的批示与签章,与我的有同等效力。”

不然他都担心,指示和文书发下去,下面直接消极怠工。

上头老板突然换人,哪个员工不得先小心观察一段日子,摸清楚老板到底什么脾气。这段日子里,就是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能拖则拖——姬安这个前社畜对此再清楚不过。

以及先前跟着旧老板的那批人,也会因害怕失势而更紧密地抱团,将权力斗争置于最高位,动辄草木皆兵。

所以,要想维持原本的平稳局面和工作效率,现在的姬安还需要上官钧做背书。

他真诚地劝:“大司马,便这样吧。赶紧往下议事重要。”

上官钧深深看姬安一眼,这才说:“谢陛下信重。”

宰相们再次暗暗相互对视——看来新帝还是畏惧大司马,刚才那一番,只是大司马在试探新帝。

刘叔圭见两人说定,便继续被打断之前的话:“图国使团前些日子已进入我国,正在来京途中。前往接待的官员发来急信,探得使者口风,图国使团此次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我们增加十万贯岁币。”

姬安不由得皱起眉——岁币?

第26章 北邻

姬安抬眼在众人面上扫过一圈。

上官钧闭目养神,彷佛因夜间守灵而疲惫的模样。

不过,以上官钧的城府,只要他不想往外透露,姬安自认短时间内还修炼不到能看穿他的火候。

而众宰相都没有诧异之色,姬安猜测他们过来之前就先知道了这事,此时个个面色平静。

以往议事的时候,都是刘叔圭说完一件事,分管的宰相会主动接话,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讨论阶段。

可今天不知道是不是众人出于对姬安这位新帝的谨慎,竟然没有人接话,一时间屋内出现一阵诡异的安静。

姬安一边唤出系统打开大盛地图,一边直接点了名:“中书令如何看。”

在大盛的官制当中,中书令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这个名义就体现在,一是官职最高、待遇最好;二是需要有个人出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是他。

其余官职中,除去荣誉头衔,就只有枢密使在品级上与中书令相当。不过枢密院管的是全国军事,虽有不少文官在其中担任要职,但官员任免不归吏部管,是和文官系统完全独立的另一套体系。

姬安估计,原本的政事堂就是皇帝在这两套体系间玩平衡。但现在,上官钧加封大司马,身兼枢密院之长与执行政令的尚书省之长,就一跃压到了中令书头上。

可眼下上官钧不表态,姬安自认叫不动他,只能尝试捏一捏软一些的那只柿子。

中书令既被点名,便缓缓开口:“图国与卜察一直交战,这几年又陆续有天灾,年年欠收,人口略有消减。今夏更是大旱,听闻最重要的产粮地几乎颗料无收,这个冬天恐怕非常难过。

“但也就在今夏,图国的新帝御驾亲征,让卜察吃了一场大败。图国不仅收复了先前丢失的七座城池,还占下卜察两处关隘。在此军势之下,图国新帝要求我们增加岁币,极有示威之意。”

姬安听他贴心地给自己补了一轮课,正等着下文,中书令却闭上了嘴。

姬安心下无语——难道是觉得自己蠢笨到能被这么几句话绕进去?

他懒得兜圈子,干脆直接问:“吕卿认为,这岁币我们是该给还是不该给。”

中书令续上话:“臣以为,需等图国使团进京,谈过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