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的兄弟。
即便是如今当弟弟的,伤了宣珩那孩子的心,但是血浓于水......
万一日后他又回忆起兄弟情分来,知道萧明渊暗地里插手动了手脚,保不齐心下会生出心结来。
既然孙儿认定了人家,想同人好好过,她自然要看顾着两个人一二......
她如今替皇帝打理宫务,顺手处置了,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萧明渊哪里不知道长宁长公主的意思。心下禁不住有些感念。
又对着长宁长公主顺从地含笑颔首:“多谢外祖母替孙儿和太孙周全,孙儿都听您的。”
话说开了,两个人心头的大石也渐渐放下来了。
长宁长公主拉着萧明渊又细细嘱咐了几句,才将人放了回去。
第144章
转眼间半月过去, 还没到冬至,京城便已经连下了两场雪。
瑞雪兆丰年,原本是好意头。
但是入冬以来, 皇帝精神一日比一日短, 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了。
临近冬至的前几日,染了一场风寒,竟然一下子病来如山倒, 竟然连床也一时下不得了。
太医院的太医成日守在乾清宫,诊断之后, 也只说陛下这重疾是积劳成疾的缘故, 伤寒头疼只是表症, 要格外静心将养, 慢慢调理或可渐渐好转。
这话说得避重就轻, 但是谁都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
皇帝年纪渐渐大了,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总有这么一天。
只是真到了时候, 大家心思各异, 私底下都有自己的盘算。
好在皇帝脑子还清醒,对自己的身子是怎么回事, 心里也有数。
他年轻的时候, 大半辈子都在外头南征北战, 身体本就有许多旧疾暗伤, 又整日案牍劳形, 不得喘息。
再加上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当初先太子病逝的时候,皇帝哀痛欲绝,就隐隐察觉到自己的心气儿短了。
要不然这两年也不会如此费尽心力, 将自己的皇长孙儿扶持入朝,又一刻不离的带在身边儿,加以言传身教,竭力教养栽培。
好在如今的皇太孙殿下虽然年纪轻,但却也担得起事。
朝堂上的政务,一应经皇太孙之手的政务都处置得宜,从未出过什么错处。
同底下一众朝臣们议事之时,太孙殿下也是谦逊有礼、从谏如流。
连朝中的几位老大人,都在皇帝面前私下赞过太孙殿下颇有几分贤德气度。
皇帝虽在病中,但脑子一点儿也不糊涂。
一早便命人传召了几位朝中倚重的老大人,又将太孙和诸位皇子叫到跟前儿。
当着众人的面儿下了诏书,钦命皇太孙监国,事后又交代朝中几位老臣悉心辅佐,便彻彻底底地将政务,全都放手给宣珩,自己则是安心在乾清宫内好生养病。
如此一来,就连冬至时节的祭祖和大宴,也都只能由皇太孙代替皇帝主持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