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为何突然想起他,特意发信告诉他此事?

不久,他做出放弃青州,暂先回往江都治灾的决定。

这一场长达数年的拉锯对战,终以崔重晏的获胜而告终。它不仅仅是对青州归属的争夺,随着陈士逊的退去,放眼整个北方,再没有可以与崔重晏一争的相当人物了。此前犹在观望的几股势力,如天鸿节度使吴正衡等,或主动或出于被迫,纷纷倒向崔重晏。

长久的战乱和厮杀,早已将人刺激得感官麻木。这一支如从炼狱淬出的军队在巨大的封赏诱惑之下,更是彻底变作了攻城和杀人的机器。

飞龙军踩着泥浆涌入青州,刀刃上沾的泥血还没来得及干透,便又以李长寿挟裹前朝皇室为由,转头向着武节发去——再拔掉李长寿,北方便真正完全变作崔重晏的势力范围。

三年的时间,也给了武节宝贵的喘息之机。公主在到来当日便当众显出的神秘力量,坐实了她的祥瑞之名,自此,军民当她如神女一般,更是彻底上下一心,相信有她在的地方,必是受到上天护佑的土地。

正是在如此信念之下,武节垦荒屯田、广储粮秣,全民皆兵。崔栩则借齐王从前的名望,从战乱的青州招募流民,训练成一支军队。加上太子李珑广施仁政,公主更是常常带人亲自施医布药,仁德之名远播四方,周边民心所向,短短三年时间里,武节不但人口大增,兵力更是从最初的数万翻倍增长,渐渐站稳脚跟。

倘若时间能够再长一些,面对此番崔重晏的卷土重来,武节的应对,或许能更从容一些。

不过,比起三年之前,如今的武节,也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李长寿联合范方明迅速应对。由李忠节与崔栩布防鹿关,范方明则在平城,两地同时发力,抵御飞龙军的北上。随后不久,出了一点意外,范方明在战事中意外坠马受伤。

这几年间,他因此前战败失地,本就抑郁不乐,身体每况日下,这次拖着病体,没能挺过去,阵前亡故,其子接位之后,惧怕崔重晏的攻势,唯恐不敌遭难,意欲暗中投降,引兵马从后路包抄鹿关,被部下察觉。

那将领的夫人仰慕公主之名,听闻公主在武节宫中设下学馆,招收世家和武官子弟,由前朝的大博士甚至宰相亲授课业,并教导骑射和武功,已有许多人送子弟前去就学,便迁居了过去,他自然不愿背叛联盟,见劝阻无果,反遭威胁,索性先下手带着心腹杀死了人,随后发来求助,李长寿亲自带人赶去接管,稳住局面。

这已是半个月前的事了。

崔重晏大约也没料到,此番会遇到如此顽强的狙击。速战速决未能奏效,随后的粮草与补给是个问题,便也暂停了攻战,因而这十来天,前方算是平静,并无新的消息传来。

瑟瑟去后,李霓裳凝神又坐了良久,随后起身。

临出门前,她对镜最后照了一番,往唇上又点一层口脂,令妆容倍加艳丽,完全盖过面色,方走出寝屋。

身后一队婢女默默跟她来到了长公主的居前,瑟瑟正在外面等候,伴她入内之时,轻声说道:“太子来了,正行晨礼。”

李霓裳悄然停在堂门之外。

长公主靠在坐床之上,一旁伴着老女官。李珑正从带来的食盒中亲手捧出一盘用鎏金银碟装的糕点,由老女官送到她的面前,解释:“我听说姑母最近胃口不好,特意带了姑母喜欢的金丝牡丹酥,炸出丝缕酥壳,托糖渍的牡丹花冠。姑母尝一下,味道如何?”

老女官笑容满面,连夸太子孝顺。

长公主浅浅吃了两口,放下,接过帕子拭了拭唇,叹道:“我哪里是喜欢吃。只是怀念从前长安的味道而已。”

“是。姑母放心。有姑母和阿姐,还有众多的忠臣良将,咱们迟早一定能克复长安,恢复大统,到时姑母居功至伟,天下共仰。”李珑应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