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朝,是年幼的刘氏天子,而不是已经被征服过的西域。在他看来,对西域出兵完全是浪费人力物力,为了寻找没影的种子,就能放弃从汉朝身上咬下一块肉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晌午,他走进冒顿单于的大帐:“父亲。”
无人知晓父子俩谈了什么,他们只知道左贤王脸色难看地走了出来。
从此以后,龙城大萨满失去了左贤王的信仰,而匈奴内部,坚持南下反对发兵西域的贵族,与始终支持大单于的贵族,逐渐地分成了两派。
.
七年后,长安,未央宫。
宣室殿宽阔的广场前,立着黑压压的一片人。
阴沉沉的天落着细雨,可无人在意雨打在身上的凉意,文武百官与勋贵彻侯分列两旁,他们神色肃穆,簇拥着十五岁的大汉天子,静静等待着什么。
百官身后,是一群服饰统一的太学生,他们远远站立,仰头望着广场中央,一座新矗立起的英魂碑——
远远望去,英魂碑如一把宝剑的模样,剑尖直指天空,玉质闪着寒光,上刻密密麻麻的名字。
今天是新年伊始,也是战死英魂入军祠的大日子。
七年来,随着大汉国力日盛,将军们一扫往日龟缩,尝试领兵出塞。其间有成功有失败,战死的士卒亦不在少数,但每每出发,君王唯独下达了一道命令:收敛自大汉立国以来,遗落草原的汉军遗骨。
不论是随先帝攻打匈奴,从而失去生命的士卒,还是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骚扰边境,从而壮烈牺牲的将领——没了遗骸那就捧一抔土,不能辨认身份那就撕一道衣物,总归不能遗忘任何一人,要带他们回归故土。
一座漆黑的棺木从远而近,由襄侯韩信站在最前,虚虚搀扶。舞阳侯大将军立于他的身侧,手中捧着象征杀伐的刀剑,剩下的将军侧身扶棺,神情皆是峻色。
仔细看去,他们通红的眼眶闪烁着不同程度的泪光。
踢踏,踢踏……
刘越看着棺木由远而近,从宣室殿的台阶慢慢往下走。
第183章
十五岁的天子身穿红黑色的冕服, 头顶冠盖微微摇晃,垂在眼前的玉帘发出细碎的声响。
彻底脱离稚嫩的五官,显出与太后年轻时的六分相似, 尤其俊秀的眉眼、鼻骨, 不笑的时候满是冷酷与威势, 可一旦笑起来, 浑身都是暖融融的甜。
这么多年, 最贴近天子的几位重臣, 可算是摸清了刘越的性子。除却必要的场合, 他不笑的时候准没好事,可一旦笑起来, 他们也得担心了, 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喜从天降, 另一半大概率要背锅。
但谁叫陛下非同一般的聪慧,有时虽然爱玩了些, 但妥妥的明君呐!
孝顺母后,友爱兄弟, 虚心纳谏, 还特别重视教化, 舍得往军队投钱。
就像立英魂碑一事, 据丞相长史所言, 两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只不过陛下极为看重其规模,质量, 为此,召集少府所有的工匠,历时两年打造出壮丽雄浑、直入云霄的剑碑, 还有立在上林苑内,占地堪比宣室殿的军祠。
当时还有文官不满意,认为军祠怎能类比帝王的殿宇?
大朝会上,陛下当着众臣的面回答:“这是我大汉将士死后的居所。生前只能栖息一小块地方,化作英灵以后的居住地,自然是越宽越好,越贵越好!朕百年之后,会与他们同在。”
当少年天子的话语落下,还是军功卓越的彻侯,不论是身披甲胄的武士,他们聚集在高处的目光,逐渐变成了狂热。
是的,就是狂热,犹如现在——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