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远处的青山上,在众人难抑的目光里,皇帝陛下亲自烧了张侍中所作的祭文,当做祭拜。
便是永远与化学家不对付的墨者,远远站在一旁,眼眶也湿润了。
得天子如此相待,此生不枉来上一遭!
与此同时,匈奴龙城,徐生的眼眶同样湿润了。
他不过睡了一觉,怎么就到这样的地步了。
徐生望望满面震惊,从此以后失去大萨满之位的老头,又望望捧着大萨满信物的自己,最后看向装点得分外隆重,分外肃穆的祭坛高台。
在他脚边,跪着心悦诚服、手捧红珠的左贤王稽粥,瘸了一只腿的二王子稽庾,还有得知冒顿醒来以后,气焰迅速消失的右贤王,以及成百上千的匈奴大贵族。
当然,左贤王的老师也在其中。
冒顿的身体还很虚弱,特别是脸和脖子,不知道为什么,其上的阵痛一直持续,没有消失。但他坚持来到现场,见证了新任龙城大萨满的诞生,等祭祀结束,他弯下腰,双手高抬,为徐生献上一把嵌满宝石的匕首。
他的语气极其恭敬:“请萨满神为我赐福。”
徐生沉默了一会儿,迅速适应了新身份。
他接过匕首,闭上眼感应了一番天时,悠悠用匈奴话道:“从这里往西走,有数不尽的新物种,天下未曾听闻,譬如蒜,譬如胡椒。如果得到它们,大单于的身体将会迅速地好起来,这是独属于神灵的宠爱!”
他清楚听见,不止一个人的呼吸变得粗重。
徐生悠悠开口,点了赵壅的名字:“神灵告诉我,你熟识汉学,善于交际,由你带队,定能为大单于带来痊愈的希望。”
聪明人不适合呆在这里,不如为他的陛下发光发热,徐生虔诚闭眼:“此乃上天的指示。”
第171章
万里之外的匈奴正进行着看不见的变动, 长安,同样迎来了一件大事,叫少府轰隆隆地运作起来, 满朝随之震动。
起因是雁门郡接到了草原逃民来投。
草原逃民在如今并不稀奇。早在秦末乱世之际, 中原无暇北顾, 于是河南地落入了匈奴囊中, 一块天然的屏障与养马地就此消失, 百姓四处奔逃, 幸运者安居南地, 不幸者落入敌手。
等到大汉亩产四石的消息飞入四方,从前陆陆续续三两个的逃民, 霎时变为一大团一大团。边境数郡同时接到长安的指示, 在保存实力不起冲突的前提之下, 能接应便接应,他们都是大汉的子民啊。
而今稀奇在来投的人, 身份极为特殊。
秦朝遗民、贵族,秦少府令之子——与身不由己的庶民不同, 他是自愿北上, 不肯接受汉代秦器的事实, 从而举家避世, 远遁草原。
名为“卺”的老人, 手牵幼子,步伐蹒跚地走在灞桥之上,任谁也看不出来他才三十多的年纪。紧随其后的家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身躯瑟缩,不时有河岸上的百姓好奇望来,一眼望见护送他们的军士, 眼带敬畏,视线却不曾转移开。
也赖话剧在长安的巡演,维持秩序的兵卒仿佛褪去了那层叫人恐惧的光环。有天子严令,中尉监督,他们秋毫不犯,百姓很快胆大了起来,敬畏之中夹杂了些许亲近,听说未央宫的帝王已经叫人排演第二出了!
如今他们对待长安以外的郡民,那叫一个有优越感。
听说关中数县的乡老,已经联名上书给内史,请他在陛下面前说说好话,有朝一日让话剧“下乡”——总之一句话,长安可以,关中为什么不可以?
关中上了书,关中以外的各郡又不满意了,据说邯郸郡连同梁国雎阳的陈奏已在路上,都是从前梁王治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