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几封遗诏的时候,有想过我们这些老兄弟,一个个的吃惊不已,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么?
转念又想,先帝只会拍着腿哈哈大笑,就盼望着看他们出丑的样子。
想着想着,曹参的眼角湿润了。
一封关于韩彭,一封关于梁王……为匈奴,更为传承,先帝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大汉江山。
读完最后一句话,曹参对遗诏再无疑议。
先帝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就像他迅速地安排对于韩信彭越的封赏那般,梁王殿下继位的流程,曹参一扫悠闲之态,迅速在心底勾勒好了。
该如何安排奉常祭天,如何安排登基大典,如何叫各地诸侯王与郡守前来长安,拜贺新帝……曹参抬起头,捧起遗诏,肃穆地递到下首,御史大夫周昌的手中。
周昌终于回过神来,郑重地接过。他看了又看,瞧了又瞧,闭眼掩住眼角的颤动,又递给下一位。
就这样全朝肃静,两列大臣将先帝遗诏传阅了一轮,原先昏沉的不昏了,想撞柱的不敢撞了。
他们颤抖着腿,压下原先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的心声——因为这是先帝遗诏。
若是辨认为真,梁王殿下,乃是正统中的正统,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这是大义。
加上梁王乃太后幼子,掌权太后的扶持,将为梁王扫除一切障碍。这是权势!
有了大义,有了权势,两者结合在一处,还有什么能阻止梁王登极?
这是臣子的意志扭转不了的。他们当肃然起敬,恭迎新帝。
等遗诏回到太后手中的时候,绢帛依旧完好,上头的笔迹,没有人敢触碰一下。
终是由丞相开口:“此乃先帝真诏。”
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这等事关国本的要物造不了假。便是太后掌权,一旦被发现伪造,便是军队也不会服她,跟随先帝起兵的关中子弟将有哗变之风险!
何况遗诏留有存档,石渠阁一比对就是,先帝那样深谋远虑的人,怎会不考虑到备份?
随着曹参话落,有人腿软,有人亢奋,有人深呼吸。
浑浑噩噩的人,渐渐回过了神,努力集中思绪,去思考未来,思考新帝登基之后的日子。
仕途,家族,利益……除却家国天下,人们需要顾及的太多太多,他们望着高座上的刘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缅怀他的仁厚,他的政绩。
一个时代落幕了,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启。
吕雉轻启唇瓣:“哀家的长子退位为王,封号惠,久居长安。众卿以为如何?”
即便太后不提,他们也知道,陛下退位以后,衣食吃穿绝不会少,只是要远离朝堂,远离朝臣,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而已。
谁说这不是惠王之所愿呢?
众人哗啦啦地跪拜下去,霎那间,形成一股山呼海啸。
“臣等,奉诏——”
-
众臣奉完诏,方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他们的新帝,创造出梁园那样一个奇迹之园,打造出梁王卫队那样一支军队的新帝,目前还不在长安。
“……”事情大条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