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把遗孤圆姐儿接过来照料,不然,她也不会那么不凑巧被方家家主认出,以至于扯出后面那么多麻烦。

想着那方家主已是重残,且日日昏迷,或许,不会对外透露她的身份。

萧夫人安慰了自己,心中便踏实了不少,脸上的笑意也一日日增多。

很快,一场大雨降下,滋润了大柳村的万物,帮着庄稼地“补了水”。

而雨后的大柳村,更显一派和谐。

空气中,阵阵泥土的气息翻出地面,带着咸腥气息,乡亲们扛着锄头,穿梭于田间,不再为了温饱而发愁,脸上总是带着红光。

而姜家这边,更是欢声笑语就没间断过。

因童子试取消了,丰景再休沐时,便能正常归家,不仅如此,韦院长还特地多给他放了几日,让他大歇一歇。

小糯宝最喜黏着丰景,一看四哥哥回来能多住些日子,高兴得原地窜了俩高,就差把屋顶捅出个窟窿!

第234章 闹到大柳村

姜丰景亦是如此愉悦。

趁着盛夏未过,在家这几日,他便总在院子里围着妹妹转悠,巴不得把过去亏欠的全补回来。

而小丰苗见状,也是“不甘示弱”。

俩人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天天黏着糯宝不放,各种“争宠”时的日子了。

雨后天晴,小糯宝穿着小褙心,露出肉趴趴的胖胳膊,对着外面水坑里的蜗牛壳,就是一顿调皮乱踩。

身后跟着的两个哥哥,像俩只小尾巴似的,也亦步亦趋,追着她的脚印,踩出“吧唧吧唧”的动静。

有人陪着小糯宝一起幼稚,让她心情美得飞起,整日里眼睛弯成月牙儿。

丰景和丰苗也颇有成就感,更爱献殷勤了。

这两日,俩小子不知又想了哪一出,时常趴在地上,让小糯宝坐上他们的背,玩着“骑大马”的把戏。

姜丰年和姜丰虎看了,都羡慕地不住摇头。

也就两个弟弟还能这般童趣,他俩虽也想陪妹妹玩,但都这么大人了,要是还在院子里爬来爬去,岂不是让乡亲们笑话。

这天晌午,冯氏望着院里的三个小家伙,嘴角笑到耳后,这便要洗出一盆花盖蟹,想趁着丰景在家,做个蟹黄面条吃。

自打海货应季了,全家吃过好几次蟹子,也就丰景不常在家,还没享过这口福。

新鲜的螃蟹蒸熟,再把里面的蟹黄取出,炒成蟹黄酱。

到时候,再往热腾腾、软乎乎的面条上一拌,味道别提有多香了。

这个吃法,冯氏也是听仙泉居的客人提起的。

她坐在凳上,边挖蟹黄边道:“听说京城那边,一到了这时节,那些富贵人家,都是要吃几次这蟹黄面条的,咱今个儿也赶个时兴,弄一回给孩子们尝尝。”

里屋的李七巧,怀里正抱着小春哥儿,手上在缝着带绣花的鞋面子。

她点头应了声,又听到提及了京城,就不免想到了宋老。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ě?n????????????????ò???则?为????寨?佔?点

“对了娘,说起京城,那宋老怎么自打回了京,就再没有回来的意思了,有时还听糯宝念叨起他来呢。”李七巧随口嘀咕起来。

想到这位贵人,冯氏目光沉吟:“宋老啊,他还留了个锦娘在咱们村,不会不再露面的,人家是国公爷,贵人事忙,哪里能总往咱村跑,多半是在忙些啥朝堂大事吧。”

娘俩正这么说着,偏巧这时,一封从京城来的书信,就被驿差送了过来。

姜丰年在门口接过书信,待打开来一看,不由惊讶了下,此信正是来自宋老!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人可真不禁念叨!”冯氏忙擦干净了手,指着上面:“宋老都说了啥,丰年你快读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