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现昏庸之相。
秦始皇无奈停下话头,命人取洁净丝帕来。
看吧,这小子好端端的又哭了,又哭了!
若按传统继位规则,等自己离世后再让孩子登基,没了父亲庇护的大秦新君,岂不是天天在朝堂上被大臣气哭?
绝不可以!
....
秦始皇二十三年,四月。
从楚国故地各处的郡县,坐船来到南郡集合的一百多名考生,陆陆续续抵达了郡中驿馆。
战事平息后,已经升任为南郡郡守的李信,命人按文吏的标准,为他们安排了膳食。
这些考生,都是通过了县里和郡里两道考试,要去咸阳参加最后一道殿试的。
全权负责这趟选拔贤才的李世民,考虑到报名的考生家境不同。
为了鼓励庶民子弟参加,便以朝廷的名义,为他们安排了沿途的膳食和住宿,并让众人前往位于中心位置的南郡集合,好安排马车一趟进咸阳。
今日,规定的时辰一到,众人就要启程前往咸阳,接受陛下的亲自召见考核。
如今有了取之不竭的石涅,又有了皇帝陛下的恩泽,秦国驿馆的伙食早就大大改善了,再已不是当年李世民去雍城途中,看到的夹生菽麦饭。
吃完这餐有兔肉糜酱、有韭菜和鸡蛋的文吏午膳,萧何起身朝驿馆院中走去。
这些年他冷眼观察下来,发现秦国那位君王,的确不是泛泛之辈。
对方在征服了六国后,没有试图再征服百越和草原,或是四处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而是推出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停兵休战休养生民。
这让萧何对秦国朝廷充满了信心。
他再三斟酌后,打算答应友人们的邀请,拿着他们的举荐信前去咸阳碰碰运气,恰好这时,秦始皇下诏在楚地选拔贤才。
而这一回,秦国采用的不是公车征召制,而是一种颇有新意的“科举制”。
萧何立刻就从这新制度里,嗅出了朝廷接下来将有大动作的气息,毫不犹豫去县衙报了名。
说起来,那年刘季硬要去投奔秦国,还被他执意阻拦下来了,最后,他把刘季劝去了魏国。
谁知道,命运还是驱使对方去了秦国,得到了他想要的高官
厚爵。
如今,秦国划天下为三十六郡,不但刘季一人当上了郡守,连曹参樊哙几人也摇身成了秦郡的长官。
这帮友人之中,原本家世稍强、身份最高的他,现在反倒成了一个无官无爵的平民。
唉,他来到院中一棵枣树前,叹了一口气。
命运,真是阴差阳错,一步错,步步皆错!
“阿叔,你为什么要叹气?是肚子饿了吗?”一道稚声稚气的童音响起。
随之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个递到萧何面前的黍米饭团。
举着它的,是一个眼睛乌黑干净的孩童,看起来约摸四五岁的样子。
萧何笑了,俯身轻轻推回孩子的小手,
“阿叔不饿,你自己留着吃。”
他见这孩子穿的衣裳虽然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又平整,想来,其家人也绝非懒惰之辈。
孩童歪着脑袋看了他一会儿,似乎在确认对方没有说谎后,才乖巧而珍惜地把饭团收了回来。
从他记事起,家中的粮食就时常不够吃,好在阿父有一些祖传的书,还有一把祖传的剑,靠着种地的闲暇教人读书和练剑,才让家人没挨饿受冻。
他年纪虽小,却很懂得粮食的重要性。
萧何朝四周看了看,温声问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