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非只好识趣地又闭上了嘴。
都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了,也就太子还问得出这孩子气的话,唉,何其的纯真!太子谋智虽高深,性子却太过单纯,他们这些当师兄的,必须努力多活几年守护太子,以免他被什么佞臣哄骗....
秦始皇听了孩子这话,心头的怒火倒唰地消散了一大半。
他忍着笑意,故意继续冷冰冰道,
“把你扔了?朕把你拉扯长大,花费了那么多精力时间,就这么扔了,谁来赔偿我的损失?放心,我不会扔掉你,但你若敢再提起此事,我必会把你关禁闭!”
李世民听着,简直满意得不行。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不管他提出多么惊世骇俗的建议,父亲都不会真想要惩罚他!
只要他下不了决心惩罚自己,自己就能一直纠缠不休,直到父亲一步步妥协退让....当秦始皇的儿子就是好!
试探结束,看来,大秦必将迎来第二次变法。
李世民立刻卸下了伪装的生气,露出灿烂的笑脸抱住父亲的手臂,
“关禁闭就关禁闭吧,为了天下黎民,我还是会再提这件事的,直到阿父答应为止哦!”
秦始皇闭了闭眼,只觉一阵头疼,什么叫恃宠而骄,嚣张跋扈?这就是!
但他知道,纵便朝廷会继续施些惠泽给百姓,但想让秦国废除法家之道,是绝不可能的!
为了阻止孩子的死缠烂打,他立刻看向李斯转移话题,问他对治理齐儒有什么意见。
说起来,秦始皇已经不满那些齐儒很久了。
多年来,秦国官吏遵循的是“言之有物,行之有道”,他们循规蹈矩,从不敢离开王宫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妄议朝政、非议君王。
但前几年,朝廷为安抚齐地人心,征召了七十二名齐儒来咸阳当博士。
他们整天守着儒家那套繁文缛节,动不动就劝谏,谏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陛下今日冠服不正,为君不端”“陛下今日又抱太子,无君父之威”.....
而远在临淄的那些齐儒,更是口无遮拦,但凡听到咸阳发生点什么事,就动不动从儒家的角度发表一通诸如“秦王残杀燕国王族,乃不仁不义之举”的言论,在民众中带头给他秦君这泼污水!
若非圣人降世,谁能一直忍耐下去?李斯方才这通话,可真说到他心坎上了。
当然了,李斯今日使出这个“围魏救赵”之计,并不是临时拉人出来陷害的,那帮齐儒本就太过分。
他深知,若再放任对方肆无忌惮谈论朝政大事、公开诽谤君王的名声,必会大大降低陛下在民众心中的神威,如此一来,朝廷的威严也会骤减,到时,六国之地岂不是逆反之民遍地走?
这番话,他原是打算明日早朝说的,所以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等李斯把他那番“臣以为,祸根在于六国故地的诸子百家之说,它们的存在,让秦国无法在六国统一舆论,朝廷应该派史官,把不是秦国的经书典籍全部烧毁,把天下敢私藏《诗》《书》史书的全部处死,把借古非今诽谤朝廷的满门抄斩,只留下对世人有用的医术、占卜书和种植稼穑的书籍”说完后。(1)
韩非终于忍无可忍,开口与他辩论起来。
这下轮到李世民头疼了。
史书上的焚书事件,怎么莫名其妙以这种方式开了个头?
他抬头看向了父亲。
秦始皇正襟危坐,面色淡定,显然不打算插手韩非和李斯的争论。
但他知道,父亲一定是赞同李斯的。
秦始皇的目光立刻投来,
“你又想说什么?”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