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这会儿,哪顾得上看李斯的眼色?
他开口就想劝谏君王开设公学一事,李世民忙及时朝他眨了眨眼睛,示意对方稍安勿躁。
好吧,韩非听话地闭上了嘴。
太子的谋智,他是十分信服的。
李世民立刻看向秦始皇,语气不赞同道,
“阿父,公车能寻来的贤才,只有列国的豪强子弟,这样一来,岂不是要错过那些家世稍逊的大才了?”
在这个节点,
朝廷公然派人前往楚地寻访良才,释放出愿意接纳楚国遗民入朝为官的意向,还不知,那些豪族大户为了名额,会争抢到什么激烈的程度。
楚国各郡本地豪强何其的多,到时,哪还轮得到精于后勤管理、统筹全局的沛县萧何?
秦始皇沉吟着,
“不错,往日公车寻访来的人才,朕亦不甚满意。”
除了张苍几个少数难得的佼佼者,其余那些由各地三老推举出来的贤才,要说才能么,确实是有的,但还远远比不上世民从路边扒拉来的那些人才。
秦始皇已经为此怀疑很久了,到底是世民的眼光太过毒辣,还是各地推举的人,确实有滥竽充数之嫌?但据他派人调查,那些人在当地,确实是颇有贤才之名的。
李世民立刻趁热打铁, w?a?n?g?址?f?a?B?u?页?í????ū?????n????????????????????
“既然阿父不满意,那我们这回干脆就不用公车征召了,要是换个别的选拔方式,怎么样呢?”
李斯仪态端正地站在原处,暗暗感叹着,这样的话,也就太子敢这般随意地对陛下说了。
韩非则锁紧眉头,猜测着太子口中“别的方式”是什么方式。
秦始皇当然也很感兴趣,立刻就追问起孩子来。
李世民站起身,从案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文书里,飞快找出一份咸阳学室这回的考核结果,把它摊开来指给父亲看,
“阿父,我们就用这种考核的方式来选拔贤才!”
秦始皇罕见地露出几丝困惑,
“考核?朕要选的乃是治国之才,若是让他们只写些字、背默些秦律,如何能判定,此人有无理政才能?”
说起来,在秦国专为官吏子弟设置的学室之中,确实是用考核的办法来层层筛选人才的。
但是这种只学三年的学室,培养的是能识字、写字、背默秦法的合格小吏,而不是世人眼中可堪大用的贤才。
一个贤才的诞生,需要饱读诸子百家之书、并且有一门十分擅长的术或法,这需要投入数倍的勤学苦练和资费时间,哪有人能短短三年,就学得满腹经纶的?哦,世民这种天才除外。
总之正因为这样,秦国才会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在持续从六国招揽贤才,为了留住对方,朝廷动辄便以客卿之位相许。
李世民笑嘻嘻提醒父亲,
“阿父,我们既然要选拔官员,当然要把题目设得难一些,比如说,可以设置算学、明经的分科举试内容。”
韩非和李斯听了这话,眼中都露出惊诧之色,不由茫然对视了一眼。
分科举试?真要用这种考核的办法,来选拔官吏吗?
要知道,秦国学室对小吏的考核题目,以“识写记”为全部要求,这是完全能客观评价的标准。
可显而易见,选拔官员的题目绝不可能如此简单,而题目一旦脱离了客观的范畴,评判自然也就成了难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