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晶莹的泪水从他浓密的睫毛上滚落下来,顺着脸颊一路滴到了秦王的衣襟上。

也顺着这衣襟,滴到了秦王的心里。

君王轻叹一声,立马取帕为他拭泪,

“都快长成大孩子了,还动不动就哭,你哭什么?又说什么对不起?寡人问你这话,又不是真的生气...

我只是担心,你再这般恣意胆大下去,往后,我该如何才能管得住你。”

孩子都是债,想想就愁人呐。

李世民听着父亲这宽容而温暖的话语,泪水再也忍不住簌簌滚落个不停,

“阿父,你这么快就原谅孩儿了吗?呜呜我的阿父果然是最好的!孩儿下回再也不自作主张了,我一定会事事都先征求你的意见,就算你不同意,我也会正大光明地坚持原则,绝不会再偷偷逃跑,也不会再先斩后奏了....”

听着孩子这话,秦王已经到了嘴边的劝解之言,又立刻咽了下去,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追上来的蒙恬,鼻观口口观心默默站在一旁。

好消息:太子答应以后再也不会偷跑,也不会再先斩后奏了。

坏消息:太子承诺,以后会正大光明地跟王上对着干了!

这些随便拎出一件都足以彻底激怒君王的大事,也就太子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王上的底线边缘蹦跶,还蹦跶得可欢快了....

...

w?a?n?g?阯?发?布?y?e?i??????????n????0?2???????????

秦王温声细语哄好了孩子,抱着他回到了马车上,又亲自下车迎了王翦进城。

在听完蒙恬的汇报后,他当场下了另一道口谕:

太子带王翦几人以数万秦军灭了燕国,为让民众与国同庆,特赐国中每户两斤肉,一斛酒。

一时间,“王上仁慈”“太子威武”“大秦万年”的欢呼声如涨潮般次第响起。

大部分百姓对灭了燕国一事,其实并没什么直观的感受,他们摩肩接踵跑来看热闹,只是想一睹君王和太子的风采,再顺道悄悄对那些官员评头论足长长见识。

但两斤肉一斛酒这种实惠的恩德,却足以让他们露出真心的笑容,溢满真挚的感动,自发地激动地欢呼呐喊着。

而百官们高兴的,自然是“秦国又灭了一国”这件天大的喜事。

也是在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家太子究竟有多可怕。

一个十来岁的孩童,他跑到战场上还真不是为了胡闹玩耍,而是以奇策解了边关之危、又不停蹄带人去灭了燕国!

至于,会不会有人认为“王上宠爱太子,故意使了个计把他打发去边关走个过场,先让他抢了杨端和的大功,又让他抢了王翦蒙恬的大功”?

不好意思,就连那些心底仍旧不喜楚女之子当储君的宗室贵族们,也都半点没往这个荒唐的方向想。

这事如果放在其他国家还有可能,但这是实行军功爵位制的秦国。

秦国将士们一上战场,就奋不顾身拼了命想杀敌立功,为的是挣来爵位土地和家族的荣光。

那么,贵为储君的太子,如果真为了刷名声,跑去抢夺将领的功劳,无疑会成为全军将士的公敌——

他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秦国最厉害的“大将”,岂不是全都会变成“上战场走过场”的王族子弟,秦国还怎么继续维持军功爵位制的公平?

大臣们都知道,王上乃一代雄主,他当然知道军功爵位制对秦国有多重要,纵便再宠爱太子,也绝不会任由孩子这么胡闹的。

所以,这两桩一起到来的大功,只能说明他们的太子,真的是世间罕有的军事天才啊....如此文武全才的孩子,难怪王上慧眼识珠,早早就选择不立长公子而立二公子当了储君。

韩非李斯他们想到这一层,当然是愈发激动兴奋得不行。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