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头了。
往日一到这个点,忙活了一天的世民,就会跟扶苏一起出去比武试剑,不练个满头大汗绝不会回来看他一眼。
可今天,世民只出去了约摸半炷香的时间,就破天荒地早早跑回来,守在他身旁,端茶递水研墨递奏章....
秦王索性放下毛笔,抬眼看他,
“世民,你有事直说便是,不必这般献殷勤。”
他神情淡淡地睥了一眼宦者宫人,显然不满他们任由太子抢着干活。
李世民朝战战兢兢的宦者宫人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笑着把加了少许白盐的浓茶递给父亲,
“孩儿无事,只是想多陪陪阿父。秋干气燥,阿父多喝些茶水润润吧。”
已经第三杯了。
秦王其实也没那么爱喝茶,要不是为了提神醒脑,他连半口都不想喝。
但这是孩子亲自调泡的....
萧举清疏的君王只得轻叹一声,接来单手托着玉杯,眯着凤眸打量着日益玉树芝兰的孩子,
“这些事自有宫人去做,我儿不必如此操劳。”
说着,他举杯喝了几口苦中带咸的浓茶,目光渐渐幽邃锋利起来,
“说起来,你上回说过,可用这些茶叶来制衡戎狄,不知是何种制衡法?”
前些年,李世民朝他要了千亩山地来移栽茶叶,说要把它高价卖给列国卿贵,给大秦国库增加一大笔收入。
当时秦王是不以为然的,此物苦涩无比,纵便再辅之以蜜糖同食,也掩盖不住浓郁的清苦味道,那些吃惯了山珍野味的挑剔卿贵,又怎会花钱来自讨苦吃?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
荀子这个当世大儒,竟利用他在读书人间的影响力,亲自编纂了一本茶经帮世民宣传饮茶的诸多好处,甚至,还把他这个君王也编排了进去,打出了“秦王英姿神武,神清目明,一日阅奏三百车....皆乃好饮茶之功也”的噱头!
这样一来,茶叶还没上市,“秦王好饮茶”的名气倒先传遍了四海列国,“茶”这个由世民改造而来的字,也开始被那些公卿贵族争先追捧起来。
生来就被世人赋予了“高贵”内涵的茶叶,自然一上市就被贵族们哄抢一空。
谁能想到,那些晒干的树叶,竟能卖出一斤上千钱的高价!
于是,秦王当机立断与孩子商议,又拨出了大量山地命人移栽茶树。
那些从未被世人真正在意过的茶树,就以这种石破天惊的方式成为了秦国的私产——
为了防止列国也跟着贩茶抢夺市场,李斯还想出了一种让对方无从
下手模仿的法子:凡是用于售卖的茶叶,一律在晒干炮制后碾碎为茶沫。
这样一来,列国想利用茶沫溯本归源,从千百种树叶中分辨出谁才是它的真身,也实在太难为那帮贵族了。
李世民得知此事并没有阻拦,毕竟如今茶叶的产量有限,又要耗费柴薪烧煮,是普罗大众根本食用不起的奢侈之物。
既然它的受众在秦灭六国之前,只会是七国贵族公卿,他当然不会好心提醒对方“喂,它其实就是上古神农口中的’荼‘啊”!
而大唐时期最盛行的煎茶庵茶,本就需要先把茶叶碾碎再食用,他便让人抄录下此法具体的步骤,将它附赠给买茶叶的客人,也算是为对方省了一道工序。
当然,要想把茶叶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口碑十分重要,李世民再三下令,这些茶沫里,绝不能弄虚作假、掺杂树叶....
这会儿他突然听秦王问起茶叶一事,不由愣了愣,旋即,暗赞父亲敏锐的政治素养——
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如今天下未定,在燕楚两国还没彻底成为秦国的疆土之前,当然要尽量避免同时与草原诸国开战。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