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秦王心中的满意一扫而空,黑着脸冷冷审视着扶苏,
“扶苏,你的仁善是不分黑白亲疏的吗?平民就全是好人,没有十恶不赦之徒了吗?那些赵人,害死了你的曾外祖母,也曾羞辱过寡人,这种早就该死的罪人,你竟会同情他们?”
扶苏听着父亲这话,一下子又涌出许多愧疚,他羞愧揪着手指头,慌张无措道,
“阿父,不是这样的,孩儿只是有些害怕....”
害怕,又有些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被活埋在土里憋死的人,那种绝望,窒息得令他差点喘不过气来。
可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对的,那是父亲的仇人,他怎么能同情仇人呢?
李世民忙起身把扶苏牵回座位上,安慰道,
“阿兄,你现在还小,等你再长大几岁,就会明白’世间善恶皆有报‘的道理了,如果他们当初不作恶,今日的恶果也不会找上他们的....”
其实,他登基后修改律法,废除了大量酷刑,也提倡慎用死刑,当然也认为,活埋是很残忍的。
但秦国今时今日的处境,跟统一中原后的大唐截然不同,又怎么能用和平年代的标准,来要求秦王让那帮罪人死个痛快呢?这毕竟是一个乱世。
乱世用重典,本就是自古有之。
他见扶苏还是一脸困惑,索性不再把他当成个孩童看待,耐心从朝政角度解释了一番,
“....所以,阿父必须要用一种代价最小,又足够有威慑力的手段,先稳住我们刚收服的赵国,阿兄,你懂了吗?”
扶苏似懂非懂想了想,点点头,
“我懂了,现在那些仇人,不止是阿父的仇人,还是秦国的仇人,他们跟那些赵军,是一样的!”
在军功爵位制的鼓舞下,没有一个秦国人会认为,用残忍的手段杀死敌国士卒是不仁义的。
换句话说,哪种死法又不残忍?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又哪来的仁义可讲?
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大一统过的时代,从生下来列国就永远在打来打去,自然不可能凭空生出“秦国人和六国人其实都是一国人,何必自相残杀”的念头来。
说完,扶苏扭扭捏捏地跟父亲道了谦,秦王的脸色总算好看了几分。
还好有世民这孩子在,不然,扶苏迟早要把他气死!
...
邯郸城中,王翦早就命人清理干净了各处,已经丝毫看不出当日尸横遍野的战斗痕迹。
但比起秦国当初接收韩国时,韩人纷纷夹道欢迎的盛况,赵人对秦国的不满,沉默得震耳欲聋。
那些比往日冷清数倍的商铺,和行人寥寥的街道,就如同赵人无声的控诉和恐惧,透着一股阴惨惨冷藉藉的萧索意味。
这也正是,秦国没让李牧留在邯郸驻守的原因。
在赵人眼中,李牧显然是叛将,他留下来,更容易节外生枝。
当秦王的六马金车莅临此地时,无数双饱含仇恨或是惊惶的眼睛,都躲在上好门闩的屋中,透过窗棱小孔提心吊胆地张望着。
所有人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
秦国灭韩时,秦王并没有亲自抵达新郑,还下诏给韩人免了几年的税赋。
那么,对方今日前来,到底是施恩的,还是来屠城的?
李世民一路打量着空荡荡的邯郸城,心中生出了无尽的哀悯。
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天下百姓已经过了几百年,不知多少代人怀着遗憾死去了,而他们的子孙,依然生活在战火纷飞之中。
如今赵国覆灭,民众自然会心生惶恐不安,甚至带着秦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